第565页

这样的技巧实在是太惊艳了,徘徊于地平线的朝阳,哪怕才刚刚破开黑暗,就已然有了将云霞染成瑰丽朝霞、向大地洒下耀目清辉的能力。

曲目堪堪过半,古筝悠扬婉转的琴音加入进来,音乐的氛围也多了一丝温度,在结束了这个漂亮的hydrobdg后,纪和玉照旧以他那近乎匪夷所思的起身速度,瞬间自趴伏的姿势站起,甚至能精准无误地卡着音乐的节奏开始下一组滑行。

贴身的考斯滕清晰勾勒出纪和玉纤瘦的身影,让人不得不下意识思考,如此单薄瘦弱的少年,何以能具有这样强大的核心力量与这样骇人的气势。

纪和玉以左腿在冰面上接连划出两道相反的弧形,接着,又踩着音乐的重拍,左前外刃蹬冰起跳,向前高高跃起。

一周、两周、三周、三周半——

外勾进3a!

大屏幕给出的近景镜头里,少年面容沉静如水,那双向来含笑、向来温和的桃花眼里,此刻写满了与年纪并不相符的威严肃穆。虽然,少年左眼眼尾那颗殷红的泪痣仍旧显得艳丽多情,但却不会有人觉得轻浮,就仿佛,点缀在那里的根本就不是一颗诱人犯罪的泪痣,而是一枚铁与血铸成的印记,是华夏民族千万年来所有不朽荣光的集合。

“他的眼睛会说话”——

这是不止一次被媒体和批评家提及的评价,此时,透过大屏幕的精准捕捉,观众们再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少年的眼神令人不自觉地联想到大漠上的千里孤烟,联想到旷野间的长河落日,联想到远方塞外的金戈铁马,简直果毅到了极致。

这样精湛的、直击人心的表现力,让人实在很难相信,此时冰面上这位“一身戎装”的“将军”,与昨天短节目里月下的“神女”是同一个人。

优秀的选手从来不会被风格所定义,而是能够定义风格。

在看到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跳跃方式的第一时间,裁判们就忍不住开始拿纪和玉这一跳与昨天的短节目里藤原野瑶的“翻版”相比较。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熟悉的跳跃,是因为在这两天的比赛中,这一跳已经是第三次等上冰场;而将它称为陌生的跳跃,则是因为这一跳的问世才不过短短月余,哪怕裁判们都是浸淫花滑数十年的专业教练,从前也对这样的跳法闻所未闻。

虽然对华国选手保有诸多偏见,此时的裁判们不得不承认,纪和玉的起跳实在是太好了。外勾进3a这样的起跳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外勾是一个初速度并不高、滑行方向也并不与a跳相符的难度步法,倘若不换足、不停顿地起跳,需要选手具有足够强的身体力量和爆发力才能够完成——

纪和玉虽然身形单薄,爆发力却非常惊人,他起跳的动作比顶尖选手藤原野瑶的“翻版”还要干脆利落,无疑,他对身体力量的协调调动已然做到了极致,哪怕是藤原野瑶昨天那个拿到了满goe的外勾进3a,在起跳之前也有一个明显的间歇!

奈何纪和玉的年纪实在是太轻了,轻到即便裁判们都忍不住生出了爱才之心,在打分时也会有诸多顾忌。

年轻选手非但拿不到多高的节目分,就连技术分也会受到压制,这是业界多年以来潜移默化的不成文规则,更别提纪和玉还是一个不受待见的华国选手。

因此,纪和玉这一跳依旧没能为他赢得拿到满分goe值的机会。

r国站赛后的受伤,到底令纪和玉荒废了近半个月的训练,虽然很快就拾了回来,体能与之前相比还是略有下降,加之膝盖的伤势始终未能完全恢复,此时在比赛的重压之下,纪和玉的体力已然开始告捷,而止痛药的药效也渐渐过去,令纪和玉的状态不受控制地开始下滑。

等分区里,陈长兴与骆温明看着大屏幕里纪和玉有些苍白的脸色,以及额角渗出的大颗大颗的汗珠,不禁有些担忧。

然而,冰面上纪和玉滑行的姿态仍旧舒展,滑速也未见减慢,他根本就是冰面上一轮不知疲倦的旭日,时时刻刻都在向观众和裁判、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光辉!

右膝虽有隐隐作痛的趋势,但并未对纪和玉的状态造成太大影响,他的注意力依旧无比集中,音乐的旋律如流水一般汇入他的脑海,化作一个个严密的鼓点,让他得以轻而易举地随着节奏左后内刃蹬冰起跳,高高跃起,转体四周后,右后外刃稳稳落冰。

疼痛和疲惫的双重作用之下,冷汗几乎要将纪和玉的头发打湿,甚至不乏直接坠落在冰面上的汗水,但纪和玉恍若未觉,起跳、转体和落冰始终保持着教科书般标准的姿态,又在落冰的那一瞬间,直接蹬冰起跳,转体半周后,左后内人落冰,右刀齿轻盈点冰,单手上举,高高跃起,转体三周,右后外刃稳稳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