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不少大儒最后都自闭了。不少人往泰定帝那儿告状,泰定帝尽责给女儿收拾残局,哄着人老先生最后都忘了告状的事,只能接受朱至的标准。
同样的事不是一两回,到最后泰定帝都劝顺手了,别管是谁哭着恨不得把朱至吊起来打上一顿的来,最后都笑呵呵的回去。
朱至对此那是必须给亲爹竖起大拇指,本事相当了不起!
泰定帝却警告朱至,差不多就行了,就不能跟他们讲讲理?泰定帝和那些大儒们说的理,难道朱至能不懂?
朱至也无奈的好吧,是她不想讲理吗?明摆着是他们认为大道理从她一个女人嘴里说出来就是对圣人的玷污,她也就不想跟他们多费口舌了!
反正,黑脸她唱了,白脸泰定帝来唱挺好!父女配合默契。
不满于朱至负责教材诸事,但又想起事情最后拍板的是泰定帝,朱至对教材的要求一如她对诸多人的要求,务实。所以相比于死读书,朱至更让人开扩思想,从读书中找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
读书,不能死读书。比如之算术,识五谷,知耕种,样样都有所涉及,别的还好,就算术这一点,当时那些编书人都差点要跟朱至死扛上了,还是朱至问:“六部之内,谁不会算术的?”
六部官员们不吱声,但了解内情的人都相当清楚,少有。毕竟不管哪一部都得会算术。别管以前有没有学过,眼下却是都学了的。
正因如此,朱至且道:“当官的连笔账都算不好,那不是任人忽悠的节奏?你们确定大明要这样的人?”
好吧,这事,确实是他们思虑不周,最终一群认为算术实商贾之道的大儒们,终在现实前闭上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