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页

至于自知已经无力回天的这些人是如何骂朱家这么三代人的,朱雄英也就不说了。

而这些人,既入局中,泰定帝就等着他们中计,至此,又怎么可能放过他们。杀一儆百,变革在即,朱至在福建需要震慑,泰定帝更要震慑天下,以令天下知,谁敢有违朝廷诏令是何下场。

不得不说,朝廷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杀戮,瞧着人无一不惊心。

本来心里有些不赞成变革的人,于此时此刻都只能歇了。

没办法啊,今时不同往日了。

绝对的君子专权,让大明皇帝的权利空前的大。

他们不是没想连合其他藩王一道动手,毕竟朱元璋都下令削藩了,诸王若不动,以后就只能是手中无权的光杆王爷。

可惜,面对朱元璋,没一个敢动反抗的心思。

藩王们没有人愿意为配合,唯一能想到的人,朱雄英却是诱饵。失败的前例有目共睹,朝廷控制所有的兵马,无人能与之争锋,想动手,想谋反,他们有什么资本能与大明对抗。

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终究,他们这些人都成光杆司令,生死尽握于皇帝一念之间。

所以,为什么朱至敢说变革就变革,说重分田地那就分了。就是因为不管是为官也罢,为臣也好,他们再怎么联合在一起,手里没有兵的他们,更没有百姓支持,注定他们没有反抗泰定定帝的资本,掀不起任何风浪。

王莽改制把自己作死的结果,不会发生在大明。

朱至知道北平发生的事后,心里也就有了底,明了这回没有人会再敢吱声。

生与死,皆在帝王一念之间的结果便是可以绝对的独断专行,无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