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泰定帝的回答是,“无状元之才,把人推到状元之位,大可不必。就此公榜。”
如此,便是不会再召开殿试的意思。
但是,这一届科举竟然只得了十人,十人!
当看到上面写下的十人名单时,多少人为之震撼,更觉得不可思议。
朱至想啊,人太少,榜太空了实在不怎么好看,那怎么着,把他们的文章抄录下来,就帖在榜前,且让天下人看看,为什么这些人能够被取为进士。
因而,震惊过后的众人也就开始细读文章了,毕竟,这一回考试题目是大明之弊,那就是让天下学子陈大明之弊,若是有人能够给出解决的办法,自是上佳。
可惜,能够陈明大明弊端的人不过才这十人,写出解决办法的却是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朱至会说,十人里头并无状元之才。
原本看到朱至出的题,好些人觉得,或许朝廷只是一时兴起才想出这样的题目,要说朝廷果真有直视弊端,解决弊端的态度,却也是让人拿不准。
然而文章张贴出来后,不少人看着上面的内容,大抵心里有了数,知晓朝廷确实有拨乱反正之心。待各地传出不少大明有意重分田地的消息时,免不得有人察觉,是不是朝廷确实要弄出什么大动静?
可惜,没有人敢在朝堂之上问起此事,乡间传闻,纵然不知因何而起,一但放到明面上来说,假的可能就变成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