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页

达成共识就是好事,第二日脱脱便送来了一万人。

一万人抵达北平城外时,徐辉祖第一时间来报,“公主,之前我们忘记了一样要求壮丁。”

杨荣当时就在旁边,听到这话立刻道:“无妨无妨,无分老幼妇孺,做多少事吃多少东西,咱们大明不需要临时反悔。”

朱至在一旁听着点点头,“说对了,他敢把老人孩子放进来,难道以为我们就容不得这些人?好好安顿。”

一旁的杨荣马上道:“沈家那位三公子如今已经贵为北平知府,此事须请他过来配合一番才好。论对北平了解的人,无人能出其左右。更何况,这些年修河造桥一干事,也都是这一位一手捉。”

“对,去把沈彬请来。”朱至说着话已然起身准备往城门去,她不去,谁敢随便放北元的一万人进城,若是出了乱子,谁能担得起?

这时候朱允炆从一旁走来,近一个月在外跑,朱允炆黑了一圈,一看朱至要出门,立刻小跑上来,“姐姐,带上我。”

一干人不管怎么样都对朱允炆称以二皇子。

“我知道是北元人要入城了,我想去看看,长长见识。”请求的同时,朱允炆道明来意,盼着朱至能够答应。

朱至笑笑问:“杨公子认为,该不该带?”

“该。二皇子书读了不少,只是未能学以致用,公主带他多听多看,他定能学以致用。”杨荣这些日子一直负责给朱允炆讲故事,朱至给他圈了一个范围,讲的都是历史的故事。

用朱至的话来说,读史可以明智,知兴替,识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