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页

唯有如此,才能激励各种各样的人才,朝不同的领域研究,以令大明百花齐放。

“赏,而且要重赏。”泰定帝从来不是吝啬的人,尤其这是他登基以来收到最好的消息。

“你把这些功臣的名字罗列出来,朕要亲自召见他们。他们既然能研究出这样的粮种,未必不能更上一层楼,朕希望他们可以继续研究下去。”泰定帝也是敏锐的人,通过这一点已然发现,未必不能按照现在的研究方向继续让人研究下去,以令大明的粮种更好。

朱至默默的给泰定帝竖起了大拇指,亲爹这脑子就是转得快,和她想到一处了。

“是。”朱至爽快的应下一声是,表明了配合。

旁边的人也就只有一个朱雄英能听得懂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其他人都是一脸懵。

可是看着泰定帝高兴的样子,他们还注意到朱至给泰定帝的稻谷,按理来说尚未到收成的时候,不应该有稻谷才是。朱至是打哪儿弄来的稻谷?

“这件事你的功劳最大。”泰定帝再怎么高兴激动要赏别人,也没有忘记如果不是朱至,这些事未必可成。所以,功劳最大的是朱至。

“我的功劳,我得到的奖赏已经够多了,爹就不用想着我了,倒是这些默默无闻却做出功在社稷的人,应该重赏。好让天下人知道,不管他们做什么事,只要利于百姓,利于天下者,朝廷都会予以肯定。如此一来,必能激励天下人才各方面发展。读书人,当官的官位毕竟有限,需得发展各行各业才能让大明百花齐放,现盛世芳华。”朱至的想法一向算是直接,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读书能够光宗耀祖,也不是只有读书才能光宗耀祖,对吧?

泰定帝听得一愣,但也明白朱至本意并不是想要让人不读书,而是要引导读书人朝不同的方向发展。

像朱至说的那样,朝廷的官位毕竟有限,天下读书人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