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落下,朱雄英道:“身边的人总会在不断的提醒着他,他和允熥的区别,这不是你我能改变的。”
“这辈子他都过不去这道坎?”朱至努努嘴不确定的问。
朱雄英望着前方道:“谁能知道?未来的路还长着。我们能做的也不过是带着他多听多看,教他放开眼界,让他可以尽可能去看世间的美好,而不会因为别人的不幸亏待自己。”
当哥的人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世人的嘴千千万万,怎么可能全都堵得住。
洪武十九年五月二十六日,洪武皇帝退位,太子朱标继位,是为大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次年建元泰定,后世称为泰定帝。
泰定帝尊朱元璋为太上皇,马氏为皇太后,所有朱元璋宫的妃嫔都按原本的位份进位,是为太妃太嫔不等。
随后,常氏当仁不让进为皇后,朱雄英为太孙,朱至为安和郡主,朱允炆和朱允熥因年幼无功于家国,不予受封。
这事其实也是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怎么说朱允炆和朱允熥都是朱标的儿子对吧,怎么也该给他们封个王吧?
这时候朱至就冒出一句话了,天下人都帮老朱家养儿子,光宗耀祖得很。
说实话,商量着登基相关事宜的太子朱标面对朱至那么阴阳怪气的语气,要说是没有任何感觉绝对是骗人的。
与朱元璋不同,朱元璋可以不要脸的理直气壮,朱标这个当太子的人,学不来朱元璋的无赖。
因此,朱至那么一说,太子立刻打定主意,除非儿子们有功于家国,否则封王的事不必再提。
但凡有点常识见地的臣子,谁不对这事拍掌叫好,十分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