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遍地都是菇,伯父镇守云南,岂能不思为百姓谋福?菇有千千万万种,有的有毒,有的没毒。那就弄没毒的,而且分类。
“这一点您要是拿不准,寻个大夫跟您跑几次,普及云南的百姓。再加上烘干,这一点云南的百姓们都会的,能烘干的咱们就烘干出售,不能烘干的咱们想想办法保鲜保质。
“总的一句话,想办法让云南百姓富起来,您要是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了,他们还能反对咱们大明?”
朱至不是给西平侯洗脑,而是事实摆在眼前,要不要干,西平侯能是没有抱负,也没有一丁点想为百姓做事的心?
“彝族的奢香夫人打算修栈道,通四方。伯父也是见多识广的人,当知路通人通财通。云南也是如此。您要是能想办法把云南的百姓发动起来,将菇这一行发扬光大,各种各样的菇都分类,连怎么吃的好吃都总结出来,您放心,以后我帮您修路造桥,更与云南百姓共同致富。”
一看西平侯有所意动,朱至马上再接再厉,尤其得同西平侯道:“伯父要是不信,我带您出去一趟,让您亲眼看看云南有多少财富。都是些我们没有发掘的财富。”
朱至一个爱财的人,与奢香夫人相识能想到跟她做药材生意,到了云南,云南的菇不是出了名的吗?
后世有一个段子,云南的人民就算吃菇中了毒,都只怪自己肠胃不好,从不觉得他们吃的菇有问题。
这从侧面证明了云南人民爱菇。
而味道鲜美的东西不应该和天下的人分享吗?反正朱至是觉得,有这个机会既能和天下人分享美味,又能让百姓发家致富,一举两得的事,何乐不为?
朱至起了这个心,立刻领着西平侯走一趟,就往云南的山中去,更是去了云南人民的家中。
西平侯就注意到,三不五时失踪,但一回来就会跟在朱至身边的女医孙商枝竟然在其中的人家中,见着朱至和西平侯来了,孙商枝马上起身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