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不劳知府了。稻田养鱼一事若能推广,利于一方百姓,这是实打实的政绩。你做好你份内的事即可,我揽下的事,我会自己想办法。”朱至老气横秋地发了话,落在应天知府眼里,不是他不愿意相信朱至,可就这么点大的孩子怎么让人相信。

“太子?”应天知府没办法,只好唤一声。

“做好你的事,其余不该你操心的便不要操心。”太子知道朱至有别的打算,他既然把沈彬都给朱至了,至于朱至怎么安排,太子愿意让朱至试试。

应天知府立刻乖觉应下一声是,思及太子刚刚交代他办的事,不确定地问:“那太子爷要是没有别的吩咐,臣下这就去办好太子爷交代的事?”

“去吧。此事若是办不好,孤会唯你是问。”太子好不容易碰上一件能够让百姓双重获利的事,定是要牢牢盯着的。朱至参与进来,太子倒也愿意。

这回应天知府更是不敢松懈,连连应着一声是,这才退下。

太子瞅了朱至道:“一家之鱼好售,若是全村的人都养鱼,那就不一样了。”

显然太子也考虑过推广之后的问题,少量解决起来不是麻烦,若是量大了,为了避免百姓损失,就必须解决销路,否则最后只会变成一场闹剧。

“爹是打算让多少人参与稻田养鱼?”朱至面对太子的忧心,反而抽丝剥茧而问。

太子沉着回应道:“这是我在考虑的。”

朱至指出道:“眼下养鱼的人是有固定的数量的,这些数据想要查出来并不难。针对应天来说,鱼供应几何,需求几何?若供不应求,爹爹也就不必发愁。反之若是供大于求,如果我们找不到新的销路,鱼就不能多养。所以,要推广稻田养鱼,必然要了解整个应天附近对鱼的供求。这些问题,爹既请了沈公子来,不如让他代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