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个时候会英语,并且能够流利运用日常通话的人少之又少,而像十几岁的小孩,更是没有了。
所以当时,在火车上,沈亦辰用英语流利的和老外对话,直接引来好多人围观,路人都羡慕的夸赞他是小神童。
之后,这个e国人在火车上教了沈亦辰几句e国话,从这之后直接为他敲开了世界语言的大门。
而且在北京之后,沈亦辰了解到,除了y语e语,还有d语,xbx语,还有f语,alb语,这些语言为他开启了新的世界,好像是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他对很多国家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本国历史以外,还学起了很多国家的历史,总之两个孩子到了北京之后,都找到了人生努力研究的方向。
更是在高中都各自休学了一年,这两年主要恶补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至于因为教材和书籍梁若兰都能提供,自学也没有任何的问题。
还有就是来了北京之后,有很多图书馆有丰富书籍,所以更加丰富了两个孩子的见识。
除了图书馆,还有文化宫,以及很多之前晏城没有的公共场所,来了大城市果然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就这么兜兜转转,梁若兰读研的时候,两个孩子也参加了高考各自考上了喜欢的大学。
沈耀辉考上了北大物理系,沈亦辰则是考上清华外语系。
这个时候他们可能是哪一年最小的高考生,又考上了全国名校,又被北京市的报社采访了一次。
不过他们两个也不是第一次被采访,这次镇定了不少,而且让他俩感到欣慰的是,因为大城市人才多,他们两个到是没怎么被注意太久,比小城市那种出门被认出来的情况好太多了。
而且名校人才太多了,这里都是天才骄子,人人都是天才,即使他们是年纪很小的孩子依然不会引来太热情的关注,这样的环境反而让人感觉很舒适。
兜兜转转时间来到了1988年,梁若兰硕博连读毕业以后北京师范做了高校老师,沈珣则是在jw国防部工作,他这些年也是一边完成学业一边在国防部工作,去年也是完成了博士论文,现在也是军事科技的优秀人才。
梁若兰觉得他为自己挣得如此光明的前途非常自豪,他又能吃苦,又知道努力,才能取得如今的成就。
这些年梁若兰自己除了学校的工作以外,并没有忘记系统那些改变时代的金手指。
她在系统兑换材料之后,研究起了国库券,等到正式宣布国库券自由交易之后,就开始合法合理的倒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