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沈珣也在单位收到了电报,同样是想要采访他们一家三口的教育心得。

梁若兰是做梦都没有想过,这件事情能够引起报社的重视,特别是七十年代报纸上,电视上登的都是国家大事,自己的两个儿子只不过是跳级到了五年级,虽然年纪是小了一些,但是也不至于很罕见吧,一定是这些人小题大做了。

坚决不能干扰自己在教育上面产生影响力的决心。

采访的时间定在了周末,听说有报社,还有电视台,经过反复的考虑,还是答应了这些记者的采访。

不过,梁若兰现在的心思并不在采访上面,而是针对两个孩子进入五年级之后,课程是否习惯。

两个孩子倒不是不习惯,而是学校学过的课程他们都已经学会了,现在老师教过的他们会,老师没教过的他们也会,说句毫不夸张的,现在就等着压题,然后准备小升初考试,直接上初中都可以。

不过两个孩子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他们可以在小学跳级,但是不能太快进入初中,不然学习的速度是上去了,但是心态的年龄难以匹配,很容易出问题的。

何况他们要是直接去初中恐怕会吓死人的,但是明年去上初中,同样也很吓人。

不管如何那还是晚一点,给同龄的孩子喘歇的时间,也不至于被人用异样的目光看去。

不过两个人在五年级的班级每天听着已经学过的课程同样很枯燥,为了减轻他们枯燥的学习生活,梁若兰手抄了一些在系统兑换比较难的小学真题。

这个年代可以去复印社复印,所以梁若兰先用手抄下来,然后直接打印了两份交给两个孩子,每天让他们拿着复印好的试卷,打发无聊的课堂时间。

至于老师则是对两个孩子私下做题没有任何意见,甚至看到他们手里的题目还非常惊叹,因为实在是太新颖太刁钻了,比他们现在出的题困难很多,思路也新奇很多,一个图形变换题,一个因数和倍数,一个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出题人的思路简直比菜市场的菜目还要花。

这还仅仅是数学,语文课题那就更加五花八门了,沈耀辉和沈亦辰的家长要求两个人默写课文和古诗,一整本语文书两个孩子现在闭着眼都能背下来了,连唯一扣分的作文题,也被他们家长要求军训似的大量书写。

老师看过两个孩子是怎么学习的之后,就忍不住感觉变态,怪不得他们这次跳级考试都取得了满分,成绩优秀,卷面整洁,作文的文笔都异常的优秀,任何细节都舍不得扣分。

所以最后得了满分,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他们学习最好的孩子语文最高也只得99分,文章这东西总能找到扣分项。

不过沈耀辉两兄弟真的很天才,完全让人挑不出错,在他们满分成绩的背后,没想到是这么努力的学习,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现在老师只要看到他们带了新题过来,都要手动复印一份,然后给班级其他孩子轮流出题。

“辉辉和辰辰,你们的题目能借老师抄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