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页

可“嬴政”怎么想,也想不出自己犯了什么错,会令秦王生厌。

“罢了,想不出就算了。”吕不韦见他如此愚钝不开窍,也懒得再说,“昔日齐国稷下学宫祭酒荀卿,不日将带弟子至咸阳游学,你且随我去见见。”

“嬴政”:“喏!”

他尚不知,自己要见到的,是什么人。

第九章 真假嬴政(9)

待吕不韦“礼贤下士”地前往驿馆,却得知荀卿方至,便被秦王邀请至宫中赴宴,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感觉不妙。

他素以道家学派自居,便是在生意场上,也打着“以和为贵”,更不用说在秦王面前,表现得更是诚心为友,毫无私心,更无揽权之意,才更能让秦王放心,将国事和长子都托付给他这个“外人”。

毕竟,在以军功为上,讲战功多过讲礼法的秦国,他此刻的力量还是太过单薄,秦国那些功勋武将世家,只听秦王一人之命,相国之位在秦国,并没有其他国家那般受人看重。

其实不光是秦国,各国的相印都不止一个,对于那些纵横家,能说会道搞合纵连横的,身上相印少于三个的,出门都没脸自称纵横家。

张仪当初身上最少三国相印,而苏秦游说六国合纵,被推举为从约长,相当于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联盟的联盟长,并同时担任六国国相,身配六国相印。

想也知道,他不可能分身六处,替诸国处理各国政务,这个国相的名头,就仅限于在他作为六国联盟的从约长,为维持这个抗秦联盟而生效。

至于六国政务和六国贵族,他既无权干涉,更无权管辖,到最后被刺客追杀,甚至无力自保,哪怕设计坑死了刺客,最终也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吕不韦,可不愿做一个这样有名无实的相国。

他耗费了无数钱财,才将一个在赵国为质子的小透明秦国公子,捧上了秦王的宝座,又怎么甘心只做个文信侯,拿着相印当摆设?

他自诩才智不亚于商鞅、管仲,不甘于做个随时会被王侯权贵抄家灭门的普通商人,秦国便是他一展才华的舞台。

而现在,有人来跟他争夺这个舞台的表演权了。

危机感油然而生。

固然他也曾想过拉拢荀卿师徒,待收拢他们之后,便会向秦王举荐他们入朝为官。

可前提是由他举荐,在给秦王做事之前,先成为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