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贡士穿着襕衫踏入皇城后,无一不被其气势所震撼。
沈长林走在最前方,对皇城的景致看得最为清楚,感受也最突出,他从前也去古皇城游览过,但是跨越了时光的欣赏,终究不如当时当刻有冲击力。
巨石累就的长阶,四人都无法合抱的廊柱,还有精致繁复的雕花窗棂,种种细节,无不体现皇家的体面,体面背后,则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很快保和殿便到了,大殿东边有一黄案,捧题官会将题目放在上面。
而新贡士则会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在宫殿的台阶两旁侯列。
沈长林是正榜第一名,所以站在左侧最前。
不过一刻,乐声骤起,皇帝御殿,殿内的诸位大臣以及殿外的贡士齐齐向皇帝行礼。
在大乾朝,君臣之间非请罪不行跪拜礼,因此沈长林他们只需站着行礼即可。
保和殿十分宽阔,哪怕是殿内之人,都不一定看得清楚皇帝面容,以沈长林为首的新贡士们虽在名义上面见天颜,但其实连皇帝的影子都没有见着。
皇帝只是来露面走个过场,接着礼部官员散题,沈长林他们将直接在殿外答题。
这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次考核,只考策论,沈长林见上面的题目是——改政兴国之道。
这题极其广泛,不限制格式和字数,四书五经里已寻不到此题答案,也无套路可言,完全考察学子对于时政国事的看法和思考。
考试时间约三个时辰,期间供应一餐饭食和一壶茶。
众新贡士答完卷后,受卷官会将试卷收集妥当,然后送到弥封官手上,接着又转交给掌卷官,最终交给皇帝亲任的读卷官去评阅。
殿试当日举行,次日阅卷,又次日则要发榜,时间十分紧凑,所以其实此刻,阅卷官就已在皇城中了,待新贡士们的卷子交上来,他们便会连夜阅卷。
阅卷官皆由皇帝挑选,自是他信任的近臣,阅卷官位高权重,对新贡士们的试卷有初分等级之权,即将试卷按照一甲、二甲、三甲分等。
虽最后的排名由皇帝亲定,但主要是定一甲和二甲,并对阅卷官拿捏不准的试卷进行参评。
但是今上对殿试极看重,从登基以来,每次殿试他都全程参与阅卷。
殿试阅卷向来在内阁班房举行,此刻,圣上已亲临内阁班房,正和阅卷官们论政事。
过了一个多时辰,眼见圣上精力不济,近侍上前劝说:“陛下,离考试结束还有许久,陛下不如移驾回寝殿小睡片刻,再来等候。”
圣上摇头:“殿试选出的人才,乃我大乾的栋梁,如此要紧之时,朕如何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