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橘橙33 1个;

第73章 千人书

◎姜无戈收弟子◎

待沈长林他们回到居处, 赵悲煦和文平宪早已结束酣斗。

“终于回来了,快将铜锅架上,快饿死了!”

铜锅下燃着银火炭, 不一会就将高汤烧滚,咕嘟嘟冒着泡儿, 阵阵鲜香飘散开来,勾得人馋虫乱爬。

将肉片、豆腐、萝卜等食材投到滚汤中,不一会便煮熟, 可以夹出蘸料食用。

屋外大雪纷飞, 屋内热气袅袅,四人大快朵颐,配上凤楼的春梅酒,怎一个爽字了得。

吃饱喝足,尽了兴后,沈长林沈玉寿将今日在笔架街发生的事,同文赵二人说来。

在平昌之时,赵悲煦没有见过‘江家兄弟’, 但住隔壁院的文平宪与姜逐元有过一面之缘, 叹道:“没想到他便是誉王殿下, 誉王被世人称之为贤王,能得誉王的赞赏, 该是一桩美事, 若云, 宣琼,你们怎么有些不快之意?”

将这事说出, 主要是为提醒二位好友, 京中水深, 不要轻易站边,更不要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稀里糊涂的站边。

赵悲煦立刻明白了沈长林的苦心,可文平宪显然还没开窍,有些事多说无益,全靠自己琢磨,沈长林拍了拍文平宪的肩。

“总之呢,谨慎自持。”

此刻雪停了风也止了,赵悲煦拿出几把纸伞分给诸人:“不说这些头疼的事了,听说附近有座小桥,景色极佳,去看看吧。”

“走走走……”

那日的事,很快就成了求学路上一个小小的插曲。

沈长林沈玉寿的生活,仍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淮华书院的夫子大多博学,他们除了同祝夫子上课,也随其他夫子听史论典。

入学短短两个月,二人自觉眼界开阔许多,对时政尤甚。

以前在平昌城,听说的时政消息,都是两三个月以前的,而在华京,只要随便找消息灵通的同窗聊几句,便能接收到华京城最新一手的消息,从皇家秘事,到官场变动,事无巨细,只要有心基本都能打听得一二。

譬如,这日沈长林沈玉寿便在同窗王萧岳那得知,皇帝前几日忽然惊厥,昏死过去,太医院倾尽全力,才让圣上醒来。

当今圣上不满五十,正值壮年,但年轻时曾受过重伤,病根埋身,最近几年又迷食丹药,身体早已被掏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