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小师傅和老和尚若真能巡游各省,必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第二日清晨,他们登上了去景安城的船。
帆船顺风而行,很平稳,钱氏几人还算适应,没有出现严重的晕船现象,加上钱壮他们帮着搬运行李,这一路上颇为顺遂。
“奶奶,前面就是景安城了。”
朦胧的晨曦中,景安城的城门出现在视野里,钱氏、沈如康、罗氏头次来,无一不发出感叹,真气派呐,不愧是一府之首。
核验完手续,一家人进了内城,接着贺青山和孙舒阳先回了府学,沈长林和沈玉寿暂时没回去,得安顿家人。
当日离开景安返乡时,他俩就考虑过家人的住宿问题,托人看了好几处出租的房子。
于是,进城后先找了个阴凉地驻足,沈玉寿留在原地陪家人,沈长林和钱壮一起去找租房的中人。
询问后得知,之前看的那几处宜租的房子中,还有三处没租出去。
沈长林衡量一番,选了一处价钱合适,离府学近的。
那房子地段好价钱也实惠,唯一不便的是个大杂院,有好几户人家杂居。
这一点有利有弊,虽然牺牲一些清净,但能更快的融入其中。
事不宜迟,沈长林和钱壮看过房子,检查了屋顶、窗户、家具等没问题后,便交了租金,接着去接应钱氏他们。
房子在槐花巷里,因巷口有两株大槐树而得名。
沈长林租的是个套间,正好钱氏一间,沈如康和罗氏一间。
钱壮和手下将行李全部搬进去,帮着归置一番后,屋里初步有了居家过日子的模样。
“不错,像样。”钱氏四处打量,挺满意的。
钱壮还有公务,将外甥一家平安送到后,便返回恭州去了,而沈长林沈玉寿他们也要返回府学报到。
走的走回的回,很快,新赁的屋子里就只剩下一家三口。
罗氏有些坐立难安。
原本这一路上她是欣喜大过迷茫的,一心只想家人团圆,但真的到了景安城,钱壮离开,两个孩子也回了府学,她心里突然就七上八下的。
“娘,我突然觉得,不知该干什么了,心里愁的慌。”
“愁什么,来之前不都说好了嘛。”
钱氏很淡定,一边翻包袱一边道:“你会绣花,如康会做木工活,我呢没什么大本事,做吃食还算在行,这一路上你看到了,景安城内人山人海,咱们找个合适的地方支个小摊,卖点荷包绣帕,小竹筐小竹凳,再卖点小食小点心,还怕养不活自己?”
“再说了,老家还有几十亩地,咱们靠田租也不至于饿死,还有,孩子们考上了秀才,县里镇上还奖了银子呢,加上原先的积蓄,和卖牲畜卖秋粮的钱,你把心放回肚子里吧,绝对饿不着。”
手里攥着银子,钱氏不慌张,说话间,她已从包袱里扒拉出一堆菜干了,捆扎成几份后,她拉着儿媳出去,要拜访同院的邻居们,好混个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