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我的名字!”贺青山今年十六岁,今年也上了考生名单,同样在其中的,还有十三岁的沈玉寿。
沈玉寿经过几年的沉淀,已经由社恐腼腆的性子,修炼成为害羞内敛的性格,大致上看差不多,但已进步巨大,他笑了笑,对沈长林说:“我们请假一日,回家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吧。”
“对对对,这样的大好事,一定要让奶奶,爹娘他们先知晓。”
作者有话说:
一更~晚点二更~想要评论!评论发红包~
第31章 大兔子
◎要找人来做保【二更】◎
春寒料峭, 早春的风吹在身上还是一片寒凉。
不过沈长林沈玉寿现在已不怕冻了,这两年家中经济日渐宽裕,那些被钱氏卖掉的田地, 如今也陆续买了回来,种上了西葫芦瓜、草莓、玉米等等作物, 钱氏又花钱雇了帮工,庄稼精心被侍候着,产量佳价钱高, 销路也广。
此外, 鸡鸭鹅山羊肥猪等牲畜,也不断的在增加,去年过年前,钱氏还买了一头驴,成了全村唯一有驴的人家。
鸡鸭鹅蛋是一笔收入,卖猪崽羊崽也是收入,何况还有粮食卖,有瓜果蔬菜源源不断的优质西葫芦瓜和草莓卖, 加上罗氏的绣活买卖, 沈如康的竹编手艺, 一家子财源广进,日子一日好过一日。
因此, 沈长林沈玉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冬日只有一套棉服, 踩着补丁鞋, 冻的斯哈斯哈的苦孩子。
现在他们有了整齐干净的蓝布小棉袍,踩着暖和的牛皮小暖靴, 手里还能揣上一个小暖手炉, 里面塞上两块梨木炭, 揣着手一点都不冷。
兄弟俩先去县里最热闹的路口等了一会,想碰碰运气,看有不有认得的人驾车进县城,好蹭个顺风车,待了小半个时辰没遇见熟人,正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们眼前,正是周氏的小儿子沈四郎。
沈四郎和周氏不一样,虽然有些不着调,人不算坏,在路上遇见了钱氏,如果周氏不在身边,他会热情的喊一声伯娘,若周氏在,那便算了。
因此,沈长林沈玉寿这两个小的,和沈四郎的关系,也不是水火不容,遇见了也喊一声四堂叔。
见沈四郎驾着牛车像是回咸水村,沈长林很兴奋的招了招手:“四堂叔去哪里?顺路的话捎我们一段呗。”
沈四郎还没开口说话,坐在车上的他媳妇眼风扫了过来:“坐不下!”
这新媳妇是去年迎进门的,据说是周氏娘家的远房亲戚,嫁过来后和婆婆周氏好的穿一条裤子,作风做派也一样,看钱氏一家自然也是不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