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上面再放装有毛线的布袋,也不会有啥肉味儿了。

回到生产队时,已经快十二点,唐文生又把背篓背上,推着自行车和她往家里走。

路过山坡上一棵梨子树时,发现好几个孩子都在那,拿着竹竿打梨子,可因为手劲儿不够,竹竿在空中摇摇晃晃的。

“这棵梨树是队长早年栽种的,味道有一点酸,很小一个,”唐文生把背篓放下,自行车停好,“我去帮他们打几个,顺带拿几个回来吃。”

封映月笑眯眯地看着他过去。

大一点的孩子是认识他的,跟着叫了一声叔,后面的孩子也跟着唤着。

“我来,”唐文生接过竹竿,“你们先去旁边站着,等梨子掉下来后再过来捡。”

“好!”

孩子们欢快地跑到一旁去了。

封映月看着他三两下就打了好几个下来,便抱着手在自行车旁边等着。

“哟,文生媳妇儿啊,”五婶子刚从孩子姥姥那边看孙子回来,这会儿背着一个背篓,正好路过这,便遇见他们了,“这满背篓啥好吃的啊?”

说着就伸手就打开了布袋,发现是毛线团,顿时嘴一撇:“这好不容易回来,也不买点肉啥的,买这东西能干啥?”

封映月也没想到她忽然“袭击”自己的背篓,此时走过去将布袋重新收好,闻言淡声道:“五婶还没把孙子接回来啊?”

戳人就要戳她的短处。

五婶子嘴硬道:“我们家忙着呢,他姥姥愿意带孩子,我轻松得很。”

“是吗?不知道他们今年是不是也在那边过年?你们年夜饭好几年也不用张罗,确实轻松。”

封映月的话刺痛了五婶子的心。

这过年,那讲的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饭,可因为她带孙子时差点出了事儿,儿媳妇对她很有成见,把孩子送到姥姥家带不说,这几年过年也没在家。

她男人一个屁都打不出来,儿子呢又是听儿媳妇话的,五婶子别提多憋屈了。

“今年肯定要回来过年的,一直在娘家那边过年,算啥事儿,看不出你还挺牙尖嘴利的,我好歹是你婶子,你咋说话的呢?”

“我媳妇儿没说错,”唐文生拿着两个梨子过来,剩下的都留给孩子们分了,“五婶,你们家确实几年都没团聚了,自家的事儿都操心不完,就别老盯着别人家的事,我们先走了。”

他把梨子给了封映月,自己背上背篓,推着自行车便走了。

“那五婶,我们就先走了。”

封映月对她微微一笑,跟着唐文生离开了。

“你、你们……”

五婶子气得发抖,可又不敢得罪唐文生,人家是工人,他们家可啥也没有,再说唐家那三兄弟团结得很,她也不想惹事儿。

“你们这群孩子干啥呢?这是你们能吃的吗?看我不告诉你们爹娘,打死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