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又立刻将这份感慨压了下去。
老什么老,她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只要心不老,灵魂就会青春永驻!
康熙不知她心里想着什么,看着安儿膝下儿女双全,不免动起了向瑞初催生的心。
也不过是老生常谈,“你与虞云如今也都年岁不小了,应打算打算子嗣之事。”
瑞初心里斟酌着刚要开口,敏若已接过话茬,无奈地道:“好容易聚在一处过个年,皇上您又何必催孩子这个?他们都多大人了,心里总是有数的。儿女之事要看缘分,眼下一时没有,就算催得他们再急又有何用?”
康熙不禁道:“你总是满口这些理由为他们开脱。”
但说不满,到底也有限,毕竟都习惯了敏若这不催婚也不催生,十分看得开的路数。
当年法喀与海藿娜迟迟无子,他这个君主加姐夫急得跳脚,敏若这个正经胞姐倒是稳如泰山半点不急;后来安儿和洁芳数年里只有芽芽这一个孩子,他急,敏若还是不急,将唯一一个孙女看得如宝如珠,半点不想孙子的事。
如今到了瑞初的身上,他已经无力再和敏若辩论了,因为知道他是怎么也说不动敏若和他站一边的,干脆直接叮嘱瑞初,“别全听你额娘的话,儿女要看缘法,你们自己也要上心!”
对此类言语,瑞初一概应是,她面上是一贯的平稳清冷,对着皇父又添几分恭谨,谁也看不出她心里究竟是想的什么。
至少康熙就觉得她答应得颇为恳切,因而心中还算满意,有种赢了敏若一把的感觉。
敏若在后面白他一眼。
瑞初回京后便一直留在宫中陪伴敏若,这日海藿娜入宫来看瑞初,说起肃钰,道:“皇上叫钦天监择了今冬的吉日,并命肃钰秋末回京预备成婚事宜。我盘算着其实还是有些仓促,不过他们父子和皇上都说公务紧要,军务为重,那便听他们的吧。”
看出了康熙对这一门婚事的态度,海藿娜心里百感交集,说不上是什么感受。
一开始她对这门婚事自然是抵触的——为人母亲,她怎会不希望儿子的妻子能陪伴在儿子身边,与儿子相互扶持、相互照顾,帮助儿子稳定后方,助益前程。
而十二公主,则一开始就注定了要留在京中,与肃钰夫妻两地相隔,无法彼此尽责。
法喀安慰她,这一桩婚是对肃钰来说又何尝不是助益,她也知道圣意无法动摇,要求自己接受了,再揣度圣心,又觉得皇上如此行事,对公主好不公平。
哪有做阿玛亲手斩断了女儿的幸福美满,让女儿女婿两地分隔的?
蓁蓁和霍腾也罢了,他们毕竟是相守过、也生儿育女了,哪怕霍腾年后去了青海上任,蓁蓁身边还有儿女陪伴,也不会孤单。但十二公主与肃钰一成亲,只怕相处不了几日便又要两地分割,她站在为人母的角度出发,只觉康熙真是好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