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舒窈额驸的人选,他也是犹豫再三,才定下肃钰的——他们二人的才能康熙都舍不下,婚后小夫妻二人必定两地相隔,他自知理亏,到底与法喀多年的情分在那,若非肃钰就是最好的选择,他也不愿如此行事。

以舒窈之能,蒙古这个公主婚姻的首选在一开始就已被康熙直接剔除了,舒窈的额驸必须出自满洲大姓——舒窈女子之身,却半只脚踩在朝堂里,多少需要有些夫家助益,最好公公身居要职又眼界开阔,不是那起子迂腐刻板之人,能够全力帮助舒窈。

人品性情方正——不为别的,舒窈的公主府也算要地,额驸时常行走,若是品行不端,顺出些图纸零件扔到外面,岂不容易酿成大患?

而若额驸行事不端惹得舒窈为之伤情,康熙也怕影响到她对火器的研究,因而京中那一票纨绔公子哥肯定是不成的。

光是这两条下来,就足够让康熙为难的了。

而若再从大概符合条件的各家沉稳能干的子弟中挑选,首先,与舒窈年岁相仿适合成婚而没有订婚或婚配的就是稀有物种,哪怕万里挑一选出一个来,背后也多少混杂着皇子们的势力。

他是绝不可能容许他的儿子们将手伸到火器研发上的。

所以算来算去,最后附和条件的也不剩两家了。

法喀家可以算是最好的选择,一来法喀眼界心胸开阔,行事并不迂腐,从不轻视女子,又在沿海多年,对火器极为看重,自然会全力为舒窈撑腰——他又是实打实的军中出身、家族掌权人,能为舒窈做的事远胜过旁人 。

二来,肃钰本人也很符合康熙的条件,行事沉稳有度,缜密妥帖,对大清一片忠心,全心都扑在军务上,绝不可能行轻浮之事,很能够令康熙放心。

小一些的舒钰倒是也不差,人还在京里,一心读诗修书,如今在他御前做侍卫,行事也算妥帖,但有一点——这小子情诗吟起来一套一套的,一看就不像肃钰那般“正经”,婚后万一勾搭得舒窈无心正经事务了呢?

康熙十分不放心这一点,也觉着读书人多风流,别他们夫妻和睦情浓过又陌路相离,别的倒是不怕,再耽搁舒窈做正经事!

于是舒钰就被康熙无情踢出局了。

最后就剩一个肃钰,处处可靠,还不在京。

夫妻常年不在一处,自然无法培养感情,这便在肃钰本身性情正经之外又加了一重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