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出她的言外之意,兰杜柔声道:“您少时读书也是勤勉奋进手不释卷,教公主们学习,亦是态度端正勤谨。”

安慰得比较到位,就是“态度端正勤谨”六字水分略大。

至少敏若是被安慰到了 。

她毫不羞愧地将这六个字接下,昂首挺胸地继续向前走。

时值冬日,京师气候寒冷,黛澜犯了旧疾。其实经过多年调理,黛澜的身体大有好转,旧疾犯起来也不似早年严重,但时节到了,咳嗽一场还是免不了的。

这几日黛澜闭门休养,今儿个孩子们休沐,敏若得空,便打算去长春宫探望黛澜。

黛澜从景仁宫搬到长春宫来,最大的一点好处就是她们走动也方便了。敏若从永寿宫门出去,沿着长街,走出不远就是长春宫,再不必横穿东西六宫一番折腾。

落了雪,冬日的梨不比秋日的好,但也勉强可以将就,敏若叫乌希哈给瑞初和甘棠做蒸糕时顺手做了一盅蒸梨,正好带去探病。

时下天凉,宫中妃子的炭火份例正常都是足够用的,书芳手里管着四季冰炭发放之事,她不屑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底下人从中动手脚然后再接受孝敬获利,对此事也抓得很严,因而每年各宫嫔妃的份例中冰炭都能够保证如数发放。

炭火充足,入了冬大家自然都将殿里烧得暖烘烘的,唯有两处是例外,一是敏若——她个人癖好不喜欢在冬天将殿内烧得太暖和,一般保持在舒适温度即可;一个就是黛澜。

黛澜的身子畏寒,但比起寒冷,室内外温差过大显然对她的身体冲击更大。

她的长春宫里冷,康熙等闲无事便不愿过来,而黛澜无子女,与佟家关系疏远,清清冷冷好似在宫里修道似的,康熙跟黛澜之间很少有什么需要面谈的事,便来得更少了。

对黛澜来说,这岂不也算是一条好处?

所以若非身体实在扛不住,也还要挂念身边人,黛澜都恨不得干脆冬日就不烧炭了——夏日殿中不用冰,亦是同理。

康熙只以为她是要心无外物地专心修清静,哪知道黛澜这点小想法。

只能说,为了维护康熙眼中和平美好的后宫,黛澜这点小想法,他还是此生都莫要知道了。

因黛澜素喜清静,长春宫中又无其他嫔妃居住,宫人便也是几度精简过的。

日常少有客至,入了冬,黛澜便不叫人守门通传了,做完洒扫差事,外头小太监们便都回下房里候着,等通传吩咐差事,多数时间黛澜无事,则他们一日除了正常洒扫、递送东西之外都没什么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