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如感伤与对故土的怀念都不影响敏若在大清努力活着。
她从来都把感情和保命分得很清。
书芳这才放下心,敏若白了她一眼,却也知道她和黛澜是关心自己,心里多少有些受用。
……在不转头看到那瓶被剪得平秃秃的花的前提下。
一看到那瓶花,她就只想抄刀砍人。
许是吃一堑长一智,这一回乌雅妃比书芳预料的更有耐心,安儿家的小姑娘将要满月了,她都未曾出动。
敏若觉得乌雅妃多少是有些想看她着急、好歹挽回一城的打算,但那怎么可能?
不就是等吗?比耐心、论清闲,宫里都没几个人比得过她。她有的是耐心和功夫跟乌雅妃熬,但乌雅妃熬得住吗?
如今这种僵持局面,谁主动出击就说明谁急了。
急着翻身复位的又不是她,如今正是敏若坐在钓鱼台上等戏开场的好时候,她却非得甩尾巴把自己往渔网里送——她是傻了吗?
乌雅妃不动弹,敏若就也不动弹,每日窝在永寿宫里做吃喝玩乐风花雪月,白日给公主们上上课,如今宫中有五位未出阁的公主,但照常每日来永寿宫上学的公主只有三位了。
瑞初早已提前结课不说,甘棠虽为僖嫔守孝尚未出阁,却也已在敏若这结课,如今专职给瑞初算账,管着纺织厂的大部分账目。
课堂里仅剩的三根苗苗分别是十公主雪霏、十一公主雅南和十二公主舒窈,这些年陆续也有几位公主降生,却纷纷早夭,唯一一位活着而尚未入学的小公主先天不足,将要满周岁了,哭声还没猫叫大,敏若去看过一回,见她额娘跟着操心忧虑得身心俱疲,后来便没去探望过了。
学堂中最小的舒窈今年十岁,已学完《论语》、《孟子》、《大学》等数篇经典,各类杂学课程也都信手拈来。
看如今这趋势,敏若大概是离退休不远了。
三个人的课好上,几人的进度虽然各有不同,但敏若这些年都上习惯了,并不觉着头疼。
给舒窈布置好功课,让雪霏监督,带着雅南去了书房中探讨雅南新写的策论,正碰上瑞初捧着东西进去,便问:“这是什么?”
瑞初将手上写着字的纸奉上,“是给小侄女取的名字,哥哥说要从‘弘’字,一切不能比她堂兄弟们差,女儿斟酌了两个字,嫂嫂给侄女取了乳名,说大名听凭额娘决断。”
又看雅南手里的策论,略扫两眼,眸光便认真许多,敏若干脆道:“你们说这篇策论去吧,我瞧瞧你拟的名字。”
雅南如今的策论文章写出来后大多都是她们两个 “探讨”,瑞初的眼界足够代替她与雅南探讨,或许还能够提供给雅南不一样的思路。
敏若与瑞初的成长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也不同,许多时候,还是瑞初的想法更适合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