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初轻轻点头,道:“皇父放心,我见到诸事安稳,便快快回京。只愿此行积攒福德能令皇父身体转安,长命百岁。”
近日因惆怅情怀偶感微恙的康熙愣了一下,然后握住女儿的手,半晌方轻叹道:“你也要好好的。”
瑞初再次点点头,垂眸看着康熙的手,心中百感交集。
康熙四十二年的京师,天边不静,风雨已至。
作者有话要说:
1:引自索额图的百度百科内容,没找到原文出处,有知道的亲留言帮作者拓宽一下知识面吧。
2:康熙圈禁索额图旨中原文,骂得比较犀利。
楚楚的额驸人是虚构的,清朝蒙古谱系网上能查到的太少,历史上的八公主早夭,就给她安了个算是身份上比较合理的额驸。
第一百五十四章
瑞初出京去山东赈济百姓的事情说起来简单,其实要办成,步步都不容易。
女子身份虽然让瑞初有了一定的——不会在外人眼中轻易沾涉上政事的便宜,但同时也会成为拴住她腿的禁锢。
所以能够成功出京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瑞初并非头一次“单独”离京行动。
昔日下江南推广织机,也是瑞初“独自”下江南,而非随父兄行走。
当趁人不备打开了第一条口子,后面的路走起来便顺当了。
康熙的纵容是想要宣扬瑞初的福瑞之名,将她立为大清的一个吉祥物,尤其在瑞初本人无需他特意引导便愿行善举、有意救助民生的前提下,瑞初的福瑞美名每传开一次,都是在加深百姓心中他这天子“得天所授”的印象。
所以即便有一小点对规矩礼法的冲击,他也并不在意。在绝对的权利掌控面前,礼法也是可以宽松起来的,当他想要外界流传的关于大清七公主的名声都是美名,让百姓相信七公主就是大清的福瑞,在皇帝的影响下仁慈宽厚心系百姓,舆论自然也会被逐渐引导到这个方面。
世情会为绝对的权利和特殊情况放宽条件,而生来有福瑞之名又心念他们的公主,会被百姓崇敬、爱戴、向往,从而将公主撇出普通女子的范畴。
那么公主在外行走也是心系百姓,自然不会牵扯到闺训德容礼教。
是幸,又何其讽刺。
如今一切在康熙看来都是那么顺理成章,康熙胸有成竹地掌控着局面,并不吝惜宣扬自己女儿这个福瑞的象征。
但谁又知道,他如今用来稳固自己声名皇位的一举一动,最终会不会成为刺向大清皇室的一把利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