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大了安儿之后,敏若只想让带娃这件事从此在她生命中绝迹。

孩子长大,是有很强的收获感和成就感,但过程中生的气、操的心,也都是曾经货真价实存在过的。

荣妃想养小孙女的计划当然是没成的,康熙一句“没有这个道理”就给挡了回去。历史上康熙晚年后宫中是养过几家的小皇孙,可那也都是带着政治因素的。

如今太子地位尚且算是稳固,底下各皇子也都不消停,后宫开了抚养皇孙辈的口子,外头不定又生出什么歪想法来。

“昨儿法喀叫我提醒姐姐,说皇上对太子似乎生出些不满来。”海藿娜轻声道。

敏若点点头,低声道:“正是为了眼前事,太子狠不下心自断一臂刮骨疗毒,皇上心中便不大松快。叫法喀不要掺和,皇上若有将他留在广东掌兵的心,他就更不能掺和到太子、皇子们的事里了。”

海藿娜郑重起来,严肃地记下。

康熙对太子的不满早有根源可循,敏若算是身在局中,却也是个实在的看客,并不想掺和进去,只是看着早年那等相亲相爱的父子俩逐渐陌路,也不知是该感慨人心易变,还是要感慨龙椅、权利之重。

便只当是,作为看客旁观了一段历史吧。

而从利益和生存角度上将,她和索额图中间一开始便存在仇怨,太子一开始几次有心调解又说不服索额图,只能委婉对她告罪,后来干脆就不管了,权当做没看见。

作为一个看着圆滚滚小包子长大的长辈,她对孩子又素来宽容,看小时候的太子,想起历史上最终的结局,难免感到惋惜。

但太子逐渐长大了,她那点偏心的、只针对小孩和姑娘的宽容就被收了回来。在双方立场注定不同的情况下,怨种才会抱着一颗神爱世人的宽容慈爱之心去普渡对方。

不好意思,她三辈子也没放过几只羊、没割肉饲过鹰、手里更没抱过玉净瓶。

看出她的冷淡,海藿娜道:“也好,这几年,法喀每每提起索额图,还是恨得牙根痒痒。那些年,他仗着是元后叔父、太子外家,多看不起咱家、给咱们使了多少绊子。如今也到了他吃苦头的时候了。”

敏若摆弄着手边的茶具,淡淡道:“为人臣子,便只有一世小心求全,才有阖家善终的可能。”

她语中带着很轻的反感,海藿娜品出来了,愣了一会,无奈道:“今上已称得是仁厚之主了。这些年,全仰赖圣上隆恩,咱们家的日子才在北在南都能好过顺心。”

“听话好用的刀,哪个握刀的人不会好生保养?”敏若又道:“留在广东也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