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满汉婚事第一顽固派敏若表示:“此子处心积虑蒙骗瑞初,定然别有用心!”

康熙一开始也是这么猜的,但他抱着不知名目的试探了虞云一回,却又觉得未必。

他对自己的判断极为自信,因而一时竟有几分动摇。

瑞初说的不错,站在瑞初的角度上,要听话、好脾气的额驸,虞云确实是最好的人选了。所以瑞初自己说会断了与虞云的念想,他反而不自觉地留心起来。

照理说,虞云也算年轻能干、才能出众,若加以提拔,日后必然大有前程。只是……

康熙如今对他唯一还有不满的就在出身上,可敏若如此激动地以虞云的出身为出发点反对这门婚事,看似靠谱其实和他爹一样叛逆、四十多岁了本性未改的康熙皇帝心里又忽然有点觉着汉人出身好像也不算什么大事。

用好了,照样是瑞初日后的护身符。

……心里不爽虞云的出身,又越想越觉着可行。

看着激动的敏若,康熙陷入了可疑的沉默。

第一百四十五章

康熙的态度一松动,这件事便已成了八分了。

敏若的“病”断断续续一直没好得彻底,康熙既动了心,无论出于感情还是为了他对瑞初的规划布置,都更不愿女儿担受“任性”之名,悖当世礼法道德,受人口舌。

因而严命五妃约束宫闱,敏若的身体只说偶感微恙,瑞初与虞云之事暂时压下不表。

敏若对永寿宫掌控极强,书芳、黛澜甚至安儿和洁芳也都是有成算的人,御前之人亦有梁九功和赵昌奉康熙之名敲打,虽难免被人探听到一点风声,可也都是模糊零散的各种“小道消息”,被人听到了再一加工,各种乱七八糟的风声立刻满天飞。

再到宫内上下被严格约束,外头人一猜必是有大事,各种言语便越传越夸张。康熙听了怒摔茶碗,倒也稍微放下些心。

外面传得越离谱,瑞初与虞云的事便越隐蔽。

不过若是就此安静,等待此事慢慢沉寂下去,瑞初也觉着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