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终除了皇贵妃只带了两个低位年轻的嫔妃,留下满宫的女人,走前特意嘱咐四妃同理宫务,一如那年他带皇贵妃出京疗养,也是敏若带娃、四妃掌宫务。

他一走,宫里可就消停许多了,没有竞争自然就没有冲突,往日里的酸言酸语阴阳怪气一下都不见了,当然也没有康熙走前所想的什么思念成疾、迎风垂泪、牵肠挂肚相思泪。

事实上留守宫妃们过得快乐得很,胜芳最后供上的螃蟹没有大头分,都便宜了留在宫里的人,由敏若起头,御花园的party一场接着一场地办,内务府的黄酒下的都比往年多。

敏若算着原主上辈子怀崽的日子,吃药的时候也不发牢骚了。

第五十八章

京师十月,天气渐凉。

十一那日是安儿的周岁宴,康熙不在,却也命人送了赏赐回来,有一些黄河鲜鱼并地方的土产鲜果,这个季节鲜果难得,但敏若那却不会少了鲜果供应,宫里的果子也都是南边运来的,也算不上稀罕,倒是那些土产对敏若而言更稀奇些。

这些东西姑且算是敏若的份——安儿也没法吃。真正算得上是专赐给安儿的便是一只白玉长命锁,两只湖笔一部书,敏若知道后两样是给安儿抓周的意思。

东西未必紧要,是摆给外人看的脸面。安儿的周岁宴赶上康熙不在京中,若是康熙半点表示没有直接给忘了,外人难免猜测议论,永寿宫是否不得圣眷。

而他千里迢迢命人快马送赏赐回宫,便彰显出重视恩遇了。

寻常抓周是需要训练的——毕竟哪个孩子也不可能一堆琳琅满目的东西上手就抓住颜色暗淡陈旧的书籍、刀剑、算盘等物,小孩子总是更偏爱颜色鲜艳的东西。

这时候就得靠平日的训练了,想要抓周出风头,平日就得下功夫。

敏若不想安儿抓周当日抓个印章什么的一鸣惊人,她从一开始就训练安儿抓书本去。这世上孩子抓周抓书本的多,抓住一本书算不上出挑,但不出挑才是最好。

其实只要安儿那天不抓起胭脂水粉珠钗翠环,哪怕是扯下了自己的尿戒子挥舞起来,主持抓周的命妇都能给说出一朵花来。

再抓住本书,更是能直接被夸成未来才子。很多孩子一辈子最有文采的时候估计就是抓周这天了,只要抓住本书,或者抓住笔墨,一下就成为了众人口中“满腹经纶的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