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永寿宫的床,是春天的第一茬小菜,是你这辈子未来的娘我本应在春天开封、坐在宁静安稳之地悠哉品尝的第一坛葡萄酒。
坐在晃晃悠悠往五台山走的马车上,敏若目光呆滞两眼无神,非常想也别要孩子了,就让康熙半道把她撂下让她回京师吧!
这长途马车也太晃了吧!
橡胶,橡胶呢?让她想想橡胶在哪里?
当年学物理、学化学、学地理、学……的时候她为什么不认真听讲?为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1:出自皇四子出生时顺治颁行天下的大赦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统立极,抚有四海,必永绵历祚,垂裕无疆。是以衍庆发祥,聿隆胤嗣。朕以凉德缵承大宝,十有四年。兹荷皇天眷佑,祖考贻庥,于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贵妃出。上副圣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爱戴之悃,特颁肆赦,用广仁恩。(百度百科)
2:在荣亲王的地宫中,有一块墓碣石,上面刻有:“和硕荣亲王,朕第一子也……”(百度百科)
第四十五章
在去五台山的路上,敏若过起晕马车、睡康熙、晕马车、使劲睡康熙的日常。
她按照原身怀胎的月份推算出了受孕的大概日期,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变故,她还咬着牙坚持睡到了三月中。
出行队伍的人员给了她这样的行为最大的便利,康熙此次出巡只带了敏若一人。
这倒是与所谓的“专宠”无关。
此次出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巡幸五台山,并非游玩取乐,陪伴康熙出行的女眷身份以高位嫔妃最为合适,宫内合适的人选无非就是皇贵妃、敏若与四妃。
四妃皆有子女需要照管,皇贵妃抚养四阿哥与八阿哥,也难抽身。康熙此次出巡众子女中只带着太子,没有带上别的皇子女们,他们的母妃便也不便动身。
惠妃在大阿哥身上倒是不必费多少心,但她的身份上不如敏若合适,或者说最合适的人选本来就应该是位份最高的皇贵妃,敏若次之,选到敏若这里,就可以不必往下考虑了。
皇宫里许多事的许多事都是这样的,看似是皇帝一人发于心的决定,但其实这个“心”,发于条件抉择权衡利弊远比发于感情的面大。
如果皇帝真的事事随着自己的感情来办,那恐怕离史书上一个“昏君”的骂名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