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页

继而便听清脆的一声啪,想是和敬脸上挨了耳光。

郁宛正琢磨是否该进去劝劝,还是该装作不知,就见和敬公主已掩面从里头跑出来,眼中犹自不减愤慨,“我便知道是你在背后暗算。”

跟这种人讲理是讲不通的,反正郁宛背的锅已不在少数,她淡漠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公主还是好自为之罢。”

和敬恨恨瞪着她,到底拂袖而去。

让王进保通传之后,郁宛进到里间,只见乾隆负手站在窗前,斜靠着那张紫檀书案,脸上颇有怔忪之色。

郁宛惊奇地发现这一刻他居然显出老态,要知皇帝素来意气风发自信满满,如廉颇那般从不服老,难道是和敬对他打击太大?

郁宛正斟酌如何言辞,就见乾隆已轻声叹道:“朕从不知,原来她一直都在怨恨朕。”

郁宛无言,这么直抒胸臆似的,反而让她不好接话了。

何况她也不太能理解和敬所思所想,一般性情偏执的人多来源于童年不幸,可和敬的问题显然出在她童年过得太幸福了,以致于不能接受父母亲的感情有丁点不圆满。

她自己编织了一个美妙的幻梦,又一厢情愿以为皇帝后来种种都是被“淫/娃荡/妇”勾引所致,因此千方百计用自己的手段来维护她的母亲——至于她为何指使张凤盗走金印,大约她以为那是孝贤皇后私有之物,不愿让旁人玷污罢了。

郁宛劝道:“公主不懂事,您无须与她计较。”

年过四旬的人,说这种话无疑是有点可笑的,但和敬确实如此,某种意义上,她跟额尔克没什么两样。

乾隆苦笑一下,“是朕糊涂,当初尽顾着嫡子,却忽视了对她管教。”

又因为和敬是孝贤留下唯一的骨血,乾隆难免处处优容,却不料纵得女儿性情越发古怪,如今又闹出这样大的丑闻,孝贤若泉下有知,也会怪他教养不善罢?

郁宛没说话,她心里觉得皇帝也是有责任的,不管当初那些悼亡诗是否有作秀的成分,它都有意无意传达了一个信号:皇帝对孝贤的感情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

作为一个成年人,可以轻易分清感情和责任,不管皇帝对先皇后如何,都不会影响他再度立后跟充实后宫,可对于刚经历丧母之痛的和敬来说,她只想尽全力守住这份纯粹的父母爱情,为此不惜任何手段。

盗金印则是这种欲望的具象化。

郁宛道:“如今金册已经找回,万岁爷打算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