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

对此,康熙很快变得心安理得,神色恢复了寻常,说道:“敢于直言进谏的,当然算得上正直。”

齐佑紧跟着问道:“那诬陷算不算?”

康熙眉头一拧,斜着齐佑不悦道:“无风不起浪,哪就能诬陷了。御史的差使如此,总不能放过任何的一点蛛丝马迹。”

齐佑毫不退缩,继续问道:“那证据呢,不需要讲证据,只凭着一支笔,一张嘴?再者,因为监督御史不懂行,造成了工期的延误,这个损失算谁的?”

其他还好,洪水可不等人,别说皇帝,估计天王老子来了都不行。

康熙被噎住,一时没了话说。

齐佑觑着康熙的神色,诚恳地道:“汗阿玛,监督御史不懂行,就等于太医院的太医不懂医般,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而且,监督御史必须得接受监督,约束监督他们的,该是大清律,而不是道德。具有道德的君子当然好,我觉着,不能一下要求太高,还是用具体的律法条例去管着比较合适。说句大不敬的话,造反会被诛九族,这是天下所有人皆知的道理。因着这个震慑在,天底下方能太平无恙。”

关于江山社稷的话,算是戳在了康熙的心上。再转念一想,反正已将此事交给了齐佑。他要举行考试,让有本事的人来当差,这件事他又没什么好处。得益的,还是大清天下。

康熙斟酌再三,总算同意了齐佑通过考核选拔监督御史。

此事在外人眼里看上去不大起眼,齐佑却长长舒了口气。

从德到法,可以说是质的改变。

齐佑冒着炎热,跑了一趟顺义,去学堂向教授各科的先生虚心请教,认真出了份专业考题。

李光地开始忙着给各州府下公函,面向大清上下招考监督御史。

齐佑则与四贝勒,盯着户部与工部,开始了招投标的事宜。

标书条律详细,每一条写得清楚明白,只要读过书,识字的基本上都能看懂。

怀着各种心思打算的人,全都凑了上来。只要符合参与条件的,齐佑都没拒绝,轰轰烈烈开始了大清的第一次朝廷招标工作。

七月流火,时光倏忽而过。秋风乍起,齐佑成亲的时日到了。

成亲要宴请宾客,齐佑想了想,只打算请宗亲兄弟。

康熙在旁边看着,很是满意齐佑的不拉帮结派。

帝王心思百变,康熙见齐佑连一个外人都没请,又不乐意了。亲自下令,让他请些有头脸的朝廷官员。

齐佑难得耍了个小心机,做了甩手掌柜,央求康熙去定请客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