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等到婚后离开京城,埋头做他的实事。再过几年回京,就可以等着坐收成果了。

第一百零一章

如齐佑预料的那般, 康熙最后没有处置曹家李家,将阿山调回了中枢。

至于王家,康熙衡量之后,到底没有管。

戴佳氏悄然告诉齐佑, 王氏每天都哭, 哭得都病了, 还是没有令康熙心软。发没全部家产, 只未曾打入包衣奴才籍。

十五十六阿哥年纪还小,不懂得掩饰情绪, 偶尔碰到齐佑, 眼中的怒火与恨意熊熊燃烧,好似面对着生死仇敌。

齐佑没有功夫与两人计较,只感到好笑与荒唐。

审理官员贪腐很快,派官很是花费了齐佑许多功夫。

吏部尚书李光地强势宣布,京城等着候官的往年举人, 同进士们, 以及新科进士一起参加派官遴选。

面对着朝廷突然颁布的政令,所有人一下被打得措手不及, 傻了眼。

按照以前朝堂百官的习惯,无论出现任何的变动, 总有人会跳出来提反对意见。

这次并未经过朝议的决定,朝堂上却哑了火,硬是没一人敢站出来说话。

无他, 这几天翰林院修明史,提及过许多次万历帝。

万历几十年不上朝, 从中枢到地方衙门都空了, 大明江山也还好好的。

以史明鉴, 这足以说明,他们这些官员除了浪费朝廷俸禄之外,并没有多少用。

何况康熙不是万历,李光地敢提出来,肯定是得了上意。

在李光地背后,站着的可是大刀阔斧解决了两淮盐务,将江南官场大换血的齐佑。

他们也怕被拉去考试,江南空荡荡的衙门,令他们望而生畏。

新科进士们等了太久,候官的举人同进士们,甚至有人已经等了近十年。

对于朝政时局的变动,作为准官员的一群人,他们最为敏感,还很识相。无人敢提出异议,老老实实参加了考核。

考核的试题很简单,分别是基本的公函来往,算术,民生,以及大清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