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佑没有回答,也无法作答。
只靠着道德远远不够,法制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在眼下讲法制,就等于讲笑话。
康熙作为君王,高度集权,是他带头,将大清可怜的法律框架打得稀烂。
李光地感慨的是,哪怕江南换了一波官员,过两年又回故态复萌。
体制如此,换汤不换药。
齐佑灰心了下,很快就又打起了精神。
盐税一改,户部有了钱,官员加俸禄的事情就很快能执行,高薪养廉。
待到回京之后,将火耗之事搞定。官员少摊派,他们少了犯罪的理由,百姓得益。
这边,李光地刚离开扬州没几日,齐佑正在拟定重新发放盐票。康熙比犯事官员履历加起来还厚的急信,来到了他面前。
第九十九章
前朝被各方势力推波助澜, 吵得不可开交。
九阿哥闭门不出,称病不起。
四贝勒那边传了信回来,有了荷叶他们的帮助,指出了河工上的问题。
以前的河道修得是表面光, 等于拿金粉糊墙, 表面看上去光彩夺目, 内里却是一团糟。
压根就不稳固的河堤, 一发大水就冲垮了。
工部的官员不承认,互相推诿, 急着将自己摘出来。
康熙真正发了火, 誓要追查清楚。查来查去,伸出去捞银子的手太多,数都数不过来。
他的亲信们,几个儿子,除了齐佑之外, 多多少少都沾了些。
九阿哥沾得最多, 从修河道徭役的每日补贴,到石方土方, 他都有份。
太子与直郡王哥俩不对付,当着康熙的面, 勉强维持着客气。背过身去,直跟那斗鸡似的,不是顾忌着身份, 估计能直接动手打起来。
直郡王借着九阿哥还钱之事,对于康熙给太子几十万两的补贴, 酸话小话不断。
诚郡王也借了银子, 他倒聪明, 趁机跑来向康熙借钱,好去还给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