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寻常的老百姓,哪敢与盐商斗。他们身后都站着官家大老爷,随随便便伸出根手指头,就能摁死他们。
何况,两淮盐政曹寅曹家就在金陵,岂能不知道百姓身在盐场之地,却买不起,买不到盐?
这次实在是被逼得没了法子,家里缺盐,没了盐吃,做事手脚无力。有那大胆的带头到官府门前去吵,其他人见有人领头,大着胆子也跟去了。
官府照样对他们耀武扬威,拿着棍子抽打,抓了好些人投进大牢中。
原来胆小怕事的老百姓,瞬间被激出了血性。一堆堆的人涌向衙门,朝衙门大门扔石头,愤怒地要他们放人,要盐。
闹了好几天,事情全无进展,倒是抓进牢里的百姓越来越多。在扬州城上空,好似笼罩着一层浓雾。
如今突然来的惊喜,使显得死气沉沉的扬州城,一下活了过来。
有人交头接耳,议论,激动。有人打开大门的门缝,朝外悄然打量。
那胆大些的,将信将疑问道:“官爷,您可说得是真?”
“当然是真!京城亲自来了大人,骡车上就是拉的雪花盐!盐不掺假,不掺砂石,便宜卖了,让扬州城的老百姓都能吃得起盐。”
那人紧跟着问道:“敢问官爷,便宜卖,究竟是多少钱一斤?”
“三文,不缺斤少两,保管你们满意!”
三文!
沿海一带,平时官盐在十文左右,私盐则在八文左右。
如今朝廷开仓售卖的盐,只要三文钱!
如此便宜的盐,不管真假,都足够令人动心。他们连买卖也无心做了,一窝蜂跟在骡车后面,朝城隍庙而去。
骡车在庙门前的空处停下,护卫上前帮忙维持秩序,不停安慰着急往前探头的百姓:“别急别急,一个个来。盐场里每天都在晒盐,多的是呢,哪能少得了盐吃。”
也是,海在那里,千百年来,这片地就没缺过盐。大家一听,自觉往后排队。
齐佑下了车,让得高去庙里借了条几出来,摆出秤等,没有耽搁时间,马上开始售盐。
得高桂和与护卫兵一起,帮着称重算账。得高见有人一下要买十斤,忙问齐佑拿主意:“王爷,您瞧他买这么多,可要拦着些?”
齐佑摇摇头,“不用管,盐足够。只要给钱就卖。”
得高应是,有了听齐佑吩咐,不管谁来买,买多少都卖。
齐佑见到好些明显是大户人家下人模样的来买盐,出手阔绰得很,一看就是在囤货。他只袖手旁观,不时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