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页

官员欠债多,除了真借了户部银子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他们在任上造成的财产损失,或者贪污的话,康熙一般先责骂,光打雷不下雨。

责骂之后,他们的官照当,没事人一样,有些转头还会得到升迁。

贪污或者损失的钱财,则转成他们的欠债。反正这些人也不会还,一张欠条而已。

比如像是噶礼,乃是康熙乳母的儿子,与曹寅他们一样,深受康熙的器重。

噶礼因为贪污受贿等,被罢官无数次。如今出任山西巡抚,将山西地皮都刮走了一层。参揍他贪污的数额,加起来近六十多万两。

比太子借内务府的还要多。

身为康熙的亲信,噶礼高枕无忧继续当官,而参揍他的官员,贬谪的贬谪,被刑部治罪的治罪。

康熙如此处置,倒不是因为他昏庸,更不是因为他的“仁”。

内务府是康熙的私库,供皇室的享用,以及他赏赐前朝后宫,外来的藩国,蒙古各部落。

内务府钱财的来源分为几方面:一是皇庄的收成,二是织造等衙门的经营收成,三是藩国的上贡,四是旗下奴才的孝敬。

康熙是皇帝,八旗都是他的奴才。奴才们出仕到各地去当官,要给他孝敬。

官员的俸禄就那么点,他们拿什么孝敬?

当然是贪污了。

贪污来的钱财,他们孝敬给了康熙绝大部分。

康熙好意思再治他们的罪?

曹家李家如此,噶礼亦如此。

好比一个循环,康熙从贪官手上抽成,拿去收买人心,好让更多的人给大清卖命,保证他的江山永固。

康熙或许是忽略了,或许是故意视而不见。

这些贪官的银子,究竟从何处来?

怪不得,乾隆如此崇拜康熙,他深得其真传,捞钱一点都不手软。除了用于乾隆自己挥霍之外,还用来安抚蒙古各部落。当时除了各地不断的小规模农民起义之外,局势大体算是太平。

只是后面就扛不住了。

让齐佑最心痛的是,八国联军进京时,有许多人自发去帮侵略者搭梯子,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