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佑见到康熙杀意顿现,暗自叹息。
怪不得康熙老得如此快,真是难为他了。除了帝王多疑之外,他还矛盾至极。
要说天底下,最盼着天下太平,繁荣昌盛的,莫过于康熙。
但天底下的百姓,由汉人,旗人,以及蒙古等部落组成。
汉人占据了绝大部分人口,他们才是大清朝廷的中流砥柱,支撑起了天下江山。
康熙依赖他们,却又防着他们。另一面,康熙对偏向的旗人,照样诸多不满。
就好比是一个大家族,由康熙这个族长养着他们。就算是同宗同族同亲,康熙每天得掏出钱米来做饭,看到他们不用交一个大钱,捧着碗来抢食,狼吞虎咽的模样,肯定会来气心疼。
任何的流血牺牲,齐佑都尽量极力避免。
因为,最后真正倒霉受罪的,还是手无寸铁的百姓。
如果大批量迁过去,朝廷肯定不会如齐佑那样。给他们钱粮,让他们先能有口饭吃,能活下来等到庄稼有收成,够糊口的那日。
尽管如此,开荒的这批人,死亡率高得惊人。这是齐佑一直以来,最为愧疚的一点。
齐佑忙劝道:“汗阿玛,您莫生气,先将关内受灾,无地耕种的百姓先往外迁。无需大动干戈,一下迁很多过去,他们的反应会小一些。”
康熙点头,说道:“人太多也会乱,如今你不在,镇不住管不好,到时候出了乱子就麻烦了。”
齐佑笑道:“汗阿玛,我也没那么厉害,多得靠着您的支持。”
康熙呵呵笑,眯缝着眼睛,不动声色打量着齐佑,再次问道:“先前你与老四,老大说什么了?”
齐佑心道还是来了,他说了与四阿哥商量河道,大阿哥这里,只提了告诉他福晋之事。
康熙听了,好奇道:“你成天带着的那几个包衣奴才,竟然这般厉害了?”
齐佑重重点头,答道:“汗阿玛,他们真比一般人厉害。这都是觉罗氏兄弟学堂的功劳啊!”
其实荷叶他们没在学堂学太久,基本都跟在徐日升等先生身边,靠着实战累积出来的经验。
康熙听到是觉罗氏兄弟学堂的功劳,一个觉罗氏,就足够令他不用多想,顿时笑呵呵道:“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李光地那边,我到时候交待一声就是。”
齐佑谢了恩,康熙继续追问了几句河道之事,皱眉道:“老四做事向来稳妥,只他有时候未免不近人情,手段太过凌厉,弄得底下的人弄得都来向我告状。你多劝着他些,别到时候又弄来一堆参揍他的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