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页

齐佑认为,他们都不配,也不能坐那个位置。

他能。

他要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都站起来,挺直脊梁骨,活出个人样来!

作者有话说:

注:引用出自伏尔泰看了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之后,写信给他的回复。

第六十八章

几乎在凌晨时分, 齐佑才到达顺义。住了一晚之后,见过了林义诚,听他说了些遇到的事情。

齐佑快速给了他建议,解决了几样问题, 再去地里以及学堂走动了一圈。

福全的亲王身份在那里, 把学堂管得还算井井有条, 齐佑只提了几条必须改正之处。

首要的当然是安全问题, 尤其是防火。纺织科那边,一定不能出现明火, 禁止人在那边抽烟袋。

最重要的一条, 乃是重视所有的学科,一视同仁。

现今所有的人,包括福全在内,在固有的观念中,读书还是为了靠科举出仕。

对于学堂的先生, 在潜意识中就有了区别对待。教授手艺的先生, 与教授读书识字的先生,明显分成了两拨, 泾渭分明。

福全待他们,无形中态度也很不一样。

齐佑要挑战的, 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千年留下来的传统观念。

士农工商,工不算最低, 如织布绣花这些,并不划分在“工”这一阶层之内。

如同匠人, 修屋建桥的这些, 才能得到些看重。

医倒尚好, 人吃五谷杂粮,凡夫肉胎都会生病,离不开医,他们还挺受尊重。

学堂的医又不同于其他,教授医科的先生,除了号脉治病制药之外,大多偏向于外科。他们称外科为伤科,比如治疗疔疮,流脓等世人看来腌臜的病症。

这些大夫大多都来自于民间,如同一张治疗病症的方症,是各家的独门秘笈。如何切除疔疮等手段,也被大夫们视为独门手艺,绝不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