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忍住震惊,觑着康熙的神色,斟酌了下,说道:“皇上,臣这些年在守孝,不知京城之事。不敢瞒皇上,臣听过一些七阿哥的传闻,只臣太过浅薄,以为七阿哥不过如此,如今一瞧,七阿哥实在是难得的少年英才。他所做的一切,臣以为有勇有谋,断不是小儿胡闹。端看七阿哥反应之迅速,若换作臣的话,万万不敢与之相比。”
康熙想绷着,却没绷住,一下笑了起来。他将另一封信递给了李光地,啧啧几声,装作烦恼无比说道:“你看你看,这个成日给我找麻烦的小子,他还好意思一边赔罪,一边找我要粮草。”
李光地见到康熙的反应,顿时放下了心。他赔着笑,上前接过了齐佑的信,这一看,先是由衷赞道:“好字!”
康熙嘴角上翘,咳了咳,勉强克制住笑意,佯装不在意说道:“也就一般般吧。”
李光地笑道:“别说臣如七阿哥这般大小的时候,写不出来这笔好字,就算是如今,臣亦自愧不如也!”
康熙脸上的笑容浓得直往下掉,烦恼地说道:“这小子啊,我最愁的就是,他成日太刻苦了。我总是劝他放松些,与其他人一起多去玩耍。他听话倒是听话,可哪怕玩了,也会将功课补齐,今日的事情,绝对不会拖到明日。我这一瞧,他不是在玩耍,而是给他添麻烦了,就没再管他。反正他每日有严格的什么日程表,无论再忙,都会将上面的计划,全部做完。”
李光地不想说话了。
康熙哪是在抱怨,纯粹是在炫耀呢。
不过,李光地看完封信,除了对齐佑字的赞叹,更惊讶于他对人心的把握,尤其是朝堂官员行事方式的了解之深。
给康熙送来的第一封信,他肯定早就做了打算,却没有提要从察哈尔调兵之事。
李光地敢断定,那时候齐佑就已经去调兵了。但他没提,打的就是先斩后奏的主意。
如果第一封信提了,而不是出不出兵的问题。现在朝堂上下,估计全是对齐佑的弹劾,指控他擅自用兵。
现今朝堂山下与康熙都基本同意了用兵,如果再弹劾,齐佑可以回击这群人没担当,没应对反应能力,尸位素餐,错过了出兵的最好时机。
既做了事,又让自己能完美脱身。
李光地想到自己回京晚了些,就有人弹劾他故意错过太皇太后的丧事,指责他对太皇太后不敬。亏得康熙没有计较,他才没事。
齐佑干了这般惊天动地的事情,都能安然无恙。
李光地彻底服了。
康熙来了兴致,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个小匣子。取钥匙打开了锁,拿出装订成册,已经翻旧的册子递给李光地:“你瞧瞧这个。”
李光地见康熙郑重其事,心神一凛,忙放下信接过册子打开。他见上面是齐佑如惠风和畅般的字迹,下意识神色肃然,认真看起来。
越看,李光地越激动。他从没见过如此完善,细致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