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页

康熙笑了起来,说道:“走,回庄子去。今日我就不回京城了,在顺义歇上一晚。”

齐佑沉吟了下,问道:“汗阿玛,您是歇在行宫,还是歇在庄子里?”

康熙板起了脸,说道:“怎地,太子与老大来,都能住在你庄子里,你老子来,还不能住了不成?”

齐佑暗暗直叫苦,面上不显,笑着说道:“汗阿玛不同于旁人,能住进庄子,我当然求之不得。”

一直默默跟在身后的梁九功,忙去到得高,客气地说道:“得高,劳烦你领着我先回去收拾一下。”

得高朝齐佑看来,得了他的点头,方跟着梁九功去了。

齐佑其实很头疼,康熙哪怕再简便出行,他身边都跟着一大堆护卫,还有狼覃军。

且不说规矩防卫有多麻烦,要招待这群人,还得现舂现磨米面,否则不够吃。

康熙骑在马上,转头打量着齐佑,笑呵呵说道:“以前你们总说杀猪菜如何好吃,不如晚上宰头猪,让我也见识一下。”

齐佑头皮顿时一麻,他穷得很,就那么点月例,大多都贴补了出去。

这么多人来,要吃他好多粮食,他咬牙忍忍,也就不计较了。

康熙居然还要宰他的猪!

作者有话说:

四格考评:清代以“四格”作为京官定等标准,一曰守,即操守,分清、谨、平三类;二曰才,即能力,分长、平两类;三曰政,即工作作风,分勤、平两类;四曰年,即年龄和身体条件,分青、壮、健三类。

凡操守清、才具长、作风勤和年纪轻或身体宜称壮健的,就列为一等,叫“称职”;四格缺一项一类的,列为二等,叫“勤职”,缺两项二类的,列为三等,叫“供职”。四格中大多缺乏或一项不备的,就是等外了,要议处乃至参劾。

地方官的考第只有卓异和供职两个等次,也是以四格为标准。

第四十九章

齐佑不是小气之人, 他每个月那点月例,对于在宫里的阿哥们来说,够不够花他不清楚。对于外出在顺义的他来说,实在是捉襟见肘。

想要赚钱, 说不易, 倒也容易。

不容易的地方在于, 朝廷明令禁止旗人做买卖。

当然这些规定, 肯定有人违反。上至权贵,下至普通旗人, 做买卖的比比皆是。

齐佑却不会那么做。

一个社会的崩塌, 就是从制度败坏开始。

并不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就是正确之事。如果某项制度不合理,不健全,齐佑会选择推进改革这项制度,而不是去违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