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齐佑不能将希望全部放在康熙的慈父之情上。

论慈父之情,这份情也落不到他头上,他甚至还不如实际的长子大阿哥。

做事周全,不打没准备的仗, 是齐佑一贯的做事原则。

“汗阿玛, 我明白您的心情, 您想我以后兄弟友恭, 辅佐太子哥哥。”齐佑平静说道。

康熙转过头盯着齐佑,脸色微变。

火盆里的纸钱快熄灭了, 齐佑又放了个几个元宝进去。火苗一下卷起来, 在他的脸上映出一片红光。

齐佑神色沉静,点了下头以示郑重,不疾不徐说道:“每个兄弟对我来说都一样,没有亲疏远近。我忠于的是大清这片疆土,大清这片地上的百姓。他们奉养了我, 奉养了我们觉罗氏一族, 让我们衣食无忧,吃着天底下最好的饭菜, 穿着最华贵的绫罗绸缎。”

话语微顿,齐佑抬起头, 清亮的双眸凝望着康熙,问道:“汗阿玛,您是不是觉着我的想法很傻, 很不合时宜?”

康熙从未听过这般的说法,在他看来, 养育齐佑的, 是他这个老子。

没曾想, 齐佑把这些功劳,都推给了天下百姓。说实话,康熙心中的滋味,着实复杂难辨。

齐佑接着说道:“其实我说得不全对,奉养我们的,是天底下辛苦操劳,上缴赋税的百姓。既然享用了他们的供奉,就该为他们做些事情。任何事情都是相辅相成,我提出创办觉罗兄弟学堂,是让百姓们能看见,觉罗氏家族,不是不知好歹,不知感恩的家族。给予他们五分,他们则会还回来十分。”

康熙仔细一琢磨,神色逐渐严肃起来,齐佑的话虽没说得那么清楚明白,康熙岂能听不懂他的言外之意。

权贵们不用交税,他们同样享受着百姓的供奉。真正撑起大清天下的,还是底层如蝼蚁般,辛劳的百姓。

权贵们可以不用讲良心,觉罗氏却不可以。因为大清天下,姓觉罗氏。

想到满汉关系一直不能得到缓和,江南那边,康熙始终放心不下。

放了心腹李家曹家在江南,李家曹家又成了他心底深处,不可言说的另一道压力。

李家曹家在江南,权势太大了。

百姓富裕了,对大清,对朝廷,对觉罗氏来说,总体利大于弊。

利自不用提,最大的弊端,广开民智,就不利于统治了。

从唐宋到元,再到明,朝堂更迭短则十几几十年,长则上百年。

康熙尽管再想大清江山万年长,也深知这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