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拿不定主意的,林义诚便好心相劝,许诺他不会赁不到地,到一边去商议好再来。
这样一来,效率就高多了。皇庄共有三千亩地有余,到了夜幕降临时,就基本全部分租完毕。“注”
今天这般顺利,得益于齐佑来皇庄已久,颇有威信,包衣奴才们基本上是他说什么,就听什么。
还有一点,主要是皇庄的地不用重新丈量。京城周围的皇庄,当年跑马圈地的时候,丈量比较标准。
如果是关外,庄子丈量不标准,庄头在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更大了。
林义诚与夏师爷跟着齐佑去歇息吃茶时,两人虽然累,嗓子都说得冒烟儿,却掩饰不住的兴奋。
夏师爷说道:“明儿个他们就可以开始陆续翻地,耕种冬小麦。来一两个风调雨顺之年,这些人的日子就好过了。”
林义诚附和了句,感慨地说道:“下官毕生从未见到过这般的景象。下官一直在想,七爷先前临时多加了几句,允许他们种果树,种菜,七爷可是又有新的想法?”
发展经济是硬道理,对眼下的情形却不适用。如今他们有地耕种,待稳定之后,下一步得考虑人口增加的问题。在土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就只有提高粮食产量一条路。
顺义乃是千年的粮仓,相当于北方的小江南,能产水稻小麦,齐佑希望在这里做成一个粮食基地。
像是倭国的北海道一样,他们的农民在研究北海道稻种,大清的农民也能在顺义研究。
琉球的留学生,双方修书往来,一来一回路上就得花上大半年近一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来到大清。
毕竟他们被倭国逼着上贡称臣,希望他们能弄到倭国的种子带到大清时,齐佑在顺义也有些经验了。到时,带上些顺义的种地能手,再去到东北那片黑土地慢慢研究。
齐佑吃了两口茶,放下茶碗,坦白地说道:“只是一个设想。早在很久以前,就有果树嫁接术,他们脑子中有灵活的,种几颗果树,能琢磨出嫁接之术,结出优良的果子,拿出去才能卖个好价钱。京城贵人家有果园,菜园,普通寻常的果子,他们看不上,寻常人家又吃不起,卖不了几个价钱。始终还是粮食重要,拿上好的庄稼地去栽种果树,种蔬菜种花,能不能赚到银子还两说。果树这些不能马上见到收成,拿地去种了果树,吃穿生计又得陷入困境。在能吃饱饭的情形下,再去赚几个零花嚼用,才是正理,不能本末倒置。
林义诚前后一想,想到吃草根树皮的荒年,心有戚戚然,说道:“七爷所言极是,庄稼人,就得安心种粮食。今儿个真是顺当,只盼着接下来之后,也能这般顺当才好,早些将冬小麦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