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赈灾不到位,只要有灾情,上面肯定会有赈济,比如免赋税,开仓放粮。
康熙曾经减免过好几次百姓的赋税,可百姓手上的地没多少,免到他们头上的微乎其微。
至于开仓放粮,层层克扣盘剥下来,到灾民手上的有几斤几两,自不用提了。
说到底,又要回到最基本的问题,粮食产量过低,百姓靠天吃饭,无法抵御任何的风险。
真正要全面增产,解决饥荒,只有一个方式,那就是普及教育,靠着科学发展生产力。
齐佑苦笑,这一切,好似陷入了一个没有出路的循环。
吃都吃不饱,还读什么书。哪怕读书,也想着的是考科举,成天研究如何写八股文。
读书为了出仕当官,当人当人,当他们曾经最恨,其实最羡慕做的那群人。
看到林义诚与夏师爷两人紧张的神色,齐佑笑了下,安慰他们道:“这只是一个提醒,让你们想得多些。在顺义还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毕竟这里主要都是八旗的庄子。你们要想到的是,那是那句患寡不患均。马上要入冬了,皇庄包衣奴才他们新修了宅子,有衣穿,到了冬天不会挨饿受冻。其他庄子就不一定了,要是他们闹起来,你们觉着该如何做?”
林义诚刚松了口气,一听齐佑的话,眉头又紧皱了起来,郁闷地说道:“这人呐,就是永远不知道满足。七爷您都给他们争取到了这么好的前程,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奴役盘剥,肯干就有饭吃。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真是不懂感恩。”
夏师爷也长长叹息,说道:“人呐,永远不知道知足,真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齐佑神色淡了几分,沉声说道:“哪儿都有好人,哪儿也有坏人。你们不能只看着施恩受恩,而是要从另一方面去看。他们就算现在马上把冬小麦种下去,得要熬到明年端午左右才有收成。这段时日,他们仍然面临缺衣少食的困境。”
林义诚与夏师爷见齐佑脸色明显不好了,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齐佑很不喜欢这种看似遇到了委屈,就情绪化的做事方式。普通寻常人可以,但林义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