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

有了新首饰,纪慕云和冬梅菊香商量着, 写好式样、图样,把曹延轩赏的一部分料子送到针线房, 剩下的留着慢慢做。

到了七月,杜娘子向七太太辞行。

这是早就说好了的, 说起来,比计划中早了个把月:杜娘子收到老家的信, 卧病在床父亲身子不好, 想再见女儿一面。

这位针线娘子入曹府三年,兢兢业业地教导几位小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七太太送了五十两银子做程仪。

杜娘子老家在山??东, 这一去千里迢迢地, 想再见面就难了,几位学生商量着,送些礼物做念想。

杜娘子自己擅长针线,再送绣品便不稀罕了,东府的素姐儿、秀姐儿说做些点心,送两个手镯戒指,宋兰姐打算画一幅画。

珍姐儿财大气粗,大手一挥“我从首饰盒挑两根簪子。”

她是嫡长女,不光曹延轩七太太平日送的,七太太的首饰随便挑。既然说了,最少也是两根金簪。

媛姐儿已经准备好了,是一根细细的金钗和一个亲手做的古琴穗子,玫红色,挂在室内非常漂亮。

出门在外的,手里有钱才踏实,纪慕云想送些簪钗,既能做个念想,遇到用钱的地方,用剪子剪开便能花出去,可仔细想想,七太太赏的不能送,曹延轩给她的,舍不得,剩下的就是离家之前,父亲给她打的银头面了,依然不能给。

纪慕云便说:“我是个俗人,送个香袋,装两个银锞子吧。”

几位小姐都会算账,一个银锞子一两重,至少也是几两银子,她入府才两、三个月,无论如何不算失礼了。

到了送行那日,杜娘子向几位学生告别,神色颇为伤感:她年纪渐长,眼睛大不如前,回老家耽搁两年,很难再找到曹府这样厚道显赫的人家了。

见到杜娘子,纪慕云总会想起自己的针线师傅丁娘子,私下又送了杜娘子一大包新上市的苏线,做上等的针线离不开。

杜娘子十分感激,眼眶都湿了:她带着珍姐儿做针线,才能用这等好东西,以后去外面铺子买,是要花银子的。

傍晚见到曹延轩,闲聊之际,她把事情说了。曹延轩端着温茶,把脸一板,“爷给的东西,拿去给外人做人情?”

苏线是针线房送来的,说“紫娟姑娘打了招呼,纪姨娘要用什么,直接去取便是”。

纪慕云半点不慌,笑眯眯地:“爷给了妾身的,便是妾身的了,妾身自用也好,送人也好,没什么区别;再说,妾身在外面大方一些,也是给爷做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