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间,康熙面色沉痛地道:“宜妃和贵妃知道了,离整个皇宫都知道也就不远了。”

阿哥们的脸色也跟着沉痛起来,看来是瞒不住了。

嫔妃们尤其是几个高位份的嫔妃处得跟亲姐妹似的,告诉一个就等于告诉所有,没差的。

失策!应该早点考虑到这一点,找人帮小九和小十写的。

果不其然,要写一本以胤祚为主角的小说的消息隔日就传遍整个紫禁城,把深居慈宁宫的太皇太后给惊动了。

平日里,太皇太后有什么事都是派个太监去找康熙,等康熙来了慈宁宫,祖孙二人再关起门来慢慢说。

这一回,她特意跑了一趟乾清宫,拉着康熙和太子就是好一顿叨叨。

理由很是正当:“小六来慈宁宫基本都是和你们俩一起的,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要是有记错的,你们就赶紧给纠正了,免得到时候小说写好了,却也写错了,让小六看了多尴尬啊。”

让胤祚看啊……

康熙假咳两声:“玛嬷,孙儿并没有那个想法。”

太皇太后:?

“不让小六看?你们是想瞒着他悄悄写,自己悄悄看啊?”老太太明白过来,哭笑不得,“整个紫禁城都知道了,你们还想瞒着他一个?”

未免太不现实了一点吧?

康熙:“要换做以前,或许做不到,可他现在远在天津卫,孙儿只要下个命令,没人敢告密。”

太皇太后:“……”

连告密这个词都用上了,是真的准备秘密进行啊。

唔,也行。

老太太看热闹不嫌事大,期待将来胤祚知情后的表现。

经此一役,康熙和阿哥们深刻地认知到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认认真真地翻找着回忆,省得这部小说永远没有完结之日。

但是,记忆这东西有些调皮。

某些回忆你明知道好端端地放在那里,想要去翻时却有些难度,有时候是因为记忆不够清晰,记不清细节,有时候是因为潜意识做了美化,从而离事实有些距离。

简单来说,就是记忆疏漏和错误,导致每个人描述的角度都有些清奇,可让做最终总结工作的三阿哥头疼的。

为什么所有人的叙述中都是“胤祚最爱我”啊?

为什么各位娘娘的版本里经常对胤祚亲亲抱抱啊?谁才是亲儿子?

为什么每一页的回忆中都有胤祚的海王宣言“我最爱的人当然是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