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能跟六弟去天津卫,从此天高海阔,自由飞翔,也得想办法把六弟多留在身边几天才行。
物理化学领域涉及到太多实验,有些实验需要足够大的场地,有些实验具有危险性,整座学院就建在京城郊外,包括教学楼、实验区、图书馆、寝室楼、大礼堂、体育馆、食堂、超市等等。
以上的种种设置,算是把现代的大半个大学和生活区搬过来了,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非常方便。
以前大清百姓要读书都是找好了老师,交束脩,去私塾,很多时候学习的地方就在老师家,想看什么书就得去买,哪有去图书馆免费借书一说?
过去隋唐时期倒是有办过国子监,但是官宦世家子弟的厌学、懒惰、不上进是普遍现象,和大清八旗子弟多出纨绔是一个道理。
有着国家顶尖的教育资源,教出来的人才却不如地方,渐渐的就没落了。
大清延续明制,顺治时期修缮过国子监,十分重视,国子监的学生就跟官员一样,每个月拿俸禄,毕业之后能够直接授官,也可以参加科举。
然而,在捐官制度的影响下,很多人捐一笔钱就能成为国子监学员,再捐一笔钱还能直接毕业,身份的含金量下降,里面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人物。
种种因素影响下,胤祚担心自己举办这样从未在历史上出现过的陌生学院,会令许多人担忧,学员不愿意来,家长不愿意放手。
学院要是没有足够的好生源,是非常致命的。
因此,开学第一日,学院接受学员和家长们的参观,有专人带领和介绍,减轻他们对于陌生事物的不安。
学校很大,但过来参观的人实在太多了,不仅有学员和家长们,还有过来凑热闹的普通百姓。
现场也有家长们带来的许多小孩,还有自带家丁、保镖的富商、官员,胤祚让纳兰性德他们几个低调一点,混在这群人当中,随着学员和家长们走来走去。
引导学员和家长参观的人事先都培训过,看到这么大的场面也不慌。
“这边是学院的体育馆,分为室内室外两个,咱们院长说了,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学得再好,没有一具好的身体也白搭,所以天气好在室外体育馆锻炼,天气不好在室内体育馆……”
学员和家长们听得连连点头:“不愧是六阿哥,考虑得就是周到!”
引导人又说:“我们现在过去参观的地方是食堂,学员们只要交了钱就能在这吃饭。不是所有人家都交得出钱,所以学院有勤工俭学的项目,图书馆、食堂等地都有工作,各位不要担心。”
许多家境不好的学员和家长们满脸激动:“六阿哥竟为我们考虑至此!感谢六阿哥!”
引导人:“如果家境实在困难,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就能跟学院申请助学贷款,先上学,等毕业后有钱了再还。但是,这么大的学院建起来,每天都得花钱,院长不能完全做慈善,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申请到的。”
学员和家长们:“理解理解,六阿哥赚来的大部分钱都去建堤坝和搞研究了,我们能够理解的。”
引导人显然也是六阿哥的粉丝,听到大家都这么好说话,顿时眉开眼笑。
“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勤工俭学、助学贷款,院长还给学习优秀的人提供奖学金,只要刻苦工作和学习,家境再差都能改变境遇。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学习,做个有用的人,将来像六阿哥一样为大清和百姓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