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水稻的同时养鱼养蟹养鸡养鸭,兼顾种植和养殖,最大程度地赚钱,这是大清百姓过去没听说过的知识。

许三一开始这么做的时候,还被许多老农苦口婆心地劝,说不能这么做,这样只会水稻和螃蟹都养不好。

他解释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实在没办法,搬出了六阿哥。

令他意外的是,老农们一听是六阿哥的主意,当即改变了态度。

“是聚财童子想的办法呀,那肯定行。”

“他自掏腰包帮了那么多人,不会害我们的。”

“乡亲们,轮到我们帮六阿哥了。”

“好嘞,也让六阿哥看看我们江南的好水好人。”

许三:“……”

所以他这种了一辈子地的大男人,还比不过一个五岁孩童可信,是吗?

心好痛,但又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不怎么意外呢。

许三带着雇佣来的老农们哼哧哼哧干了许久,等各地靠抓蝗虫买房买铺子的消息传来,顿时一片惊叹。

“六阿哥果然是聚财童子下凡!”

“除了六阿哥,还会有谁能想到蝗虫能吃,还那么好吃呢?”

“六阿哥这是打算带大家一起发财吗?”

“我听说有人把六阿哥的像搬进了蝗神庙,观音娘娘身旁的童子也变成了六阿哥。”

许三:“……”这也太离谱了。

但离谱中又透着一丝靠谱。

毕竟的确是六阿哥想的诸多办法,让大清的各地都避开了蝗灾。

也是他让许多抓捕蝗虫的百姓都赚了钱,买了房,说是受到观音娘娘身边善财童子的照拂,也有那么一点道理。

但是把六阿哥搬进蝗神庙和观音庙,这是不是……希望不会对六阿哥造成不好的影响。

许三忧心忡忡,和跟他一起来江南的农家弟子讨论一番,赶紧写信送回京城。

胤祚收到他的信,才知道各地还有这么离谱的事。

他知道许三为什么来信,不就是怕百姓把他捧上神的地位,名声过大,动摇康熙本该至高无上的君权吗?

尽管他觉得康熙不会在意,还是匆忙赶回皇宫,至少瞅瞅老父亲的反应,万一引来了猜忌,也好尽早消灭于无形。

他匆匆忙忙赶到御书房,侍卫们和太监们都没有拦他,他又早早获得了自由出入御书房的权利,就直接进去了。

哪里想得到,竟然碰巧撞到了朝中大臣的告状现场?

“皇上,六阿哥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子,民间竟有愚昧的百姓奉他为神。若只是一处两处,悄然按下也就罢了,可据微臣收到的消息,六阿哥进驻的蝗神庙和观音庙早已不下两百之数。”

闻言,康熙和太子的脸色古怪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