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毫无心理压力地说:“‘能干就干,不干就走’的道理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通用的,没道理朝廷不行。要是真的不行,那也是你们俩不行。”
康熙和太子都噎住了。
想反驳吧?这该死的就是个事实。
不反驳吧?是男人,都不能承认不行。
他们俩想说,就算撤掉能力不行的官员,换上来的那个也不一定会比这个更好。
以及……朝廷中确实有很多能力不行又不能撤职的官员。
康熙揉着眉心,再一次察觉为胤祚说明朝政现状的迫切性,这小子不仅不知道科举是怎么办的,还不知道朝廷的许多制度。
“你是不是不知道朝廷可以捐官?”
胤祚先是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这个东西好像历朝历代都有,国库没钱的时候就会大量捐官,但这玩意儿不是弊端很大吗?”
捐官,其实就是花钱买一个职位。
清朝官员的俸禄不算多,所以人家花了几十倍的钱当了官,自然得想办法把本金赚回来,赚回来以后还想着再赚利润。
钱从哪里来?
自然是从广大百姓身上剥削来的。
一听他还是知道的,没有真的一头埋入研究,旁的半点不管,康熙脸色稍缓,暗自归功于张廷玉。
“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有才能的人都善于写八股文,捐官是让那些人有一个可以正当入朝的途径。”
这么说,捐官制度并不完全是为了充盈国库。
胤祚本来还想说他的那些生意足够赚钱,国库不会缺钱,可以把这制度废除掉,可是有收集人才这方面的考虑,那就不好了。
那些年的清朝穿越剧总说某某地区捐官制度明码标价,剥削严重,贪官污吏成群什么的,让他下意识以为捐官只是敛财的一种手段,没有好处。
“能去皇庄面试的都是有手艺的人,但很多读书人觉得这些就是奇巧淫技,更希望通过科举入仕,这样的话,让他们走我这条路似乎有点困难……”
小家伙苦恼极了,忘记自己手上还拿着个印章,一不注意就把“已阅”两字按到了脸上。
康熙:“噗。”
太子:“噗。”
胤祚:???
“怎么了?”
等他发现梁九功也在忍笑,直觉告诉他哪里不对,又找不出来,心中焦急。
“没事。”太子用帕子沾了点茶水,在胤祚的脸上擦拭几次,湿了的帕子上沾染许多红色。
反应过来的胤祚:“……”
哪能只有自己被看笑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