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可即便如此,皇长子仍听信了两位皇叔之言,为防嫡子出生,索性指使心腹刺杀了新帝。

新帝曾被仪鸾卫严密监视过,是以,即便有过收拢人心之举,他心存芥蒂,也并不敢用、愿用仪鸾卫,反而数次削减仪鸾卫权职人数。

而仪鸾卫中人明知已被天子排斥防备,天子又信任几位郡王,极宠皇长子,因此,纵然察觉了端郡王、瑞郡王和皇长子的异动,也无人上报天听。

皇长子的刺杀就这么成了。

但江太后立刻重新启用了仪鸾卫,将皇长子等人的党羽一网打尽。

平阳长公主领三万辽东军铁骑抵京时,帝位空悬,京中仍在戒严。

关于新帝的人选,众臣各执一词。

因大行皇帝无嫡子,有支持从太后嫡出的另外两位郡王里择贤或择长推举上位的,亦有认为大行皇帝有子,闫贵妃之子弑父杀君,不该罪及其余皇子,即便非闫贵妃所出的三位皇子还皆不满十岁,也当父死子继而不是兄终弟及才合乎大礼的。

所有宗室都被关着,江太后任由大臣们争辩,还未表现出任何倾向。

在这种情势下,平阳长公主的看法便至关重要了。

而萧永明的想法是:

与其让或是无能、或是年幼的兄弟侄儿们坏了大周的如画江山,不如这个皇位就由她来坐。

抵京前,她已经得到了辽东军、仪鸾卫上下所有人和清熙公主、靖文侯的支持。

抵京这两日,她应下一桩赐婚,又得到了禁卫统领李正则、安国公夫人卢芳年和卢家的支持。

南海军和宁西军不会反对她上位。

现在,要看母后、皇嫂和江家怎么想了。

江太后并不震惊于长女的想法。

她未置可否,着人请来了江纯岚。

江纯岚恭肃下拜:“诸皇子皆年幼,不堪继承大统,妾身恳请长姐肩负起国朝安危,以宽大周历代先祖在天之灵。先帝一向敬重长姐,若知晓长姐继位,也必然心安。”

她做了十五年言行合矩的大家闺秀,又做了十六年大度贤惠的皇子妃、太子妃、皇后。先帝生前,她敬他是夫君,是帝王,做好了为人妻子,为后宫之主的本分,忍受了先帝十数年如一日的审视。可直到遇刺驾崩前,先帝还是从心底防备她。

她没有亲生的儿子,女儿们还小,未有寸功。既然无论如何,她的血脉不可能上位,她为什么不支持长姐?

女子的地位高了,她的女儿们将来即便不能为帝,也会活得更好。

宣宗驾崩五个月后,高宗长女,平阳长公主萧永明继位为帝。

次年,改年号为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