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

蓁蓁本来怏怏的,听到最后一句,险些跳起来:“真的吗?”

宁安华笑:“真的,除非你不想出门。半个月后送卢夫人和霄霄去千平关,明年二月去长白山,都带你。你去不去?”

蓁蓁用力点头:“去!我都去!”

等她过了最高兴的劲儿,宁安华问:“蓁蓁,你生娘的气吗?”

蓁蓁忙摇头:“没有!”

过了几秒,她伸出一根指甲被修得平平的手指:“刚刚有一点点,真的只有一点点。现在没有了。”

宁安华这才彻底放松下来。

她又给蓁蓁多讲了些道理:“除非遇到紧急的天灾人祸,不然,咱们就算帮世人一时,也帮不了一世,甚至可能会帮倒忙。蓁蓁,你知道你爹爹在试验新粮种罢?”

蓁蓁点头:“知道。”

宁安华道:“那一家的田离官府的田很近。你只想让他们家多打些粮食,可若被官府的人注意到,买了这一家的粮去做粮种,明年却种不出来一样的,不是白耽误了一年功夫?”

蓁蓁想了想,说:“娘说得是。”

宁安华摸了摸她头上的小揪揪:“所以,我从来不帮你爹爹招云降雨。”

作物终究要适应当地原本的气候。

异能也从来都不是万能的。

七月下旬。

秋日,气温合宜,罗霄也好全了,宁安华便令女官、属官们打点车马人手,带蓁蓁一起,送卢芳年母女去千平关。

宁安华分别问过黛玉和松儿去不去,他们犹豫过后,都选择跟林如海视察。

千平关虽然很美,但他们更想亲眼看看,东北各处和去年都有了什么不同。

拒绝了她,黛玉和松儿都很愧疚,但宁安华真的没觉得有什么。

从千平关回来,她也会去找他们的。

他们——林如海和孩子们,就像她在人世间的锚。不管她去哪里,去多久,都会记得回来。

五日后,千平关到了。

蓁蓁和罗霄差了四岁,一个《四书》都快学完了,一个走路还在摇晃,两人竟然玩得不错。

车里吱吱喳喳、鸡同鸭讲。有卢芳年看孩子,宁安华有一半时间都是在外面和罗十一骑马。

——罗十一也被聒噪得不行。只有卢芳年性子好,忍得了她们吵闹。

终于到了千平关,连卢芳年都被吵得头疼,和宁安华说悄悄话:“一个孩子真的就够了。真不知道我娘怎么把我们兄妹五个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