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忙要叮嘱她这话不要宣于第三人面前,又觉得不必, 只道:“国库也确实是没钱了。”
六七年前,数地大旱,连江南水乡姑苏一带都水旱不收。
地方无粮无钱,朝廷竟也没有赈灾银两可拨,以致延误了灾情,各地盗贼四起,一时竟颇有了几分民不聊生之相。
当时林旭免了她所有庄子三年的租贡,把田里出息全分给了佃农庄户,庄子上才没有饿死的人。至今仍有许多人感念林旭当年的大恩。
但更多的贫苦百姓和佃农们,却因缺衣少食,贼寇作乱,甚至于有易子而食的,几乎要被逼到了揭竿而起的地步。
幸而有几地盐政盐商捐献出数百万银两,援助了朝廷赈灾平匪。
光扬州一地的盐商,就在两年内共捐出三百二十万两白银。
当时在任的两淮巡盐御史,便是因此功升迁不断。
而作为江宁织造的甄家,本与盐政无干,却也因“倾家”献银五十万两,第一个为朝廷捐献,得到了皇上的亲笔御书四个字:
“仁厚忠直”。
宁安华:“所以甄家是以为,五十万两白银就可以和新皇达成默契,让他们继续在金陵做土皇帝,可在皇上看来,这五十万两银子本就该是国库的。何况他们是捐银赈灾,钱又不是皇上私花的。”
甄家以为皇上会看在太上皇、甄太后份上,试探一回也就算了。哪知皇上紧咬不放,后派来的几个巡盐御史都是查他们的。
林如海:“你这样说也不错。”
宁安华问:“可甄家做的这些事,贪污也好,暗贩私盐也好,归根究底,是太祖皇帝和上皇默许的。就算你手中已有十足的铁证,上皇太后仍在,怎么保证皇上一定能处置得了甄家?”
林如海笑道:“上皇默许甄家捞钱,却一定不能容许甄家毒杀朝廷命官。”
这无异于心存反意。
宁安华:“所以你才要等毒发。”
才能彻底把甄家斩草除根,罪名落实,让他们无力也没有理由报复。
她问:“若你其实没有中毒呢?”
林如海:“只要我露出一二破绽,他们早晚会对我下手。而且不会让我死得太快,太明显,这就够了。”
他借机补了一句:“是你我成婚之后,三个月前,我才查出姜大人原来是枉死。”
如果他早知甄家如此狠毒猖狂,就算有违誓言,他也必不会与妹妹成婚。
宁安华点头,表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