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页

视察完b区,李瑶林就溜达去了银色沙滩。

整个银色沙滩的面积只有29000平方米,国庆的时候,这里就跟下饺子一样,密密麻麻全是人。哪怕现在已经到了滨海旅游淡季,这儿同时段也有上千游客在玩耍。

银色沙滩的旁边也是海滩,不过那些海滩都未经开发,只有少数游客会去散步、挖贝壳和白蛤蜊,下海却是不敢的——在银色沙滩海域的映衬之下,这些海水看起来都不太干净。

李瑶林思忖:“看来平常也得像节假日一样实施客流控制了。”

至于把周围的海滩也拿下来开发?

她现在穷得很,除非白送,不然她没那么多资金去负担那高得离谱的运营成本。

正想着,就看到纪录片拍摄组的身影出现在了周围,他们先拍周围的海滩再拍银色沙滩,旁边是负责出镜的林绮桐和老黎。

前者是最早给行舟岛宣传的人,后者则是亲自经历过、看着行舟岛是怎样从一个满是海洋垃圾的无人岛屿慢慢地开发成至今这样受欢迎的海岛的。

老黎说起往事就滔滔不绝,而且越说越激动,他以前不知道,后来加入了行舟岛,看到一些年报才知道岛主为了治理污染,一年竟然投了一千多万元进去,他对岛主除了佩服就是崇敬!

老黎一脸感动地说:“岛主一直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默默地处理污染,她是行舟岛的功臣,也是油市的功臣!”

李瑶林脚趾一抠,抓起了不少细软的沙子。

作者有话说:

岛主:立马用脚趾抠出一座海洋公园!

——

谁能想到,方便面这会儿还在吹风扇呢( ̄︶ ̄)

——

第107章 不速之客

纪录片拍摄组这一拍就是二十天。

十二月下旬的油市终于降温了,而到银色沙滩游玩、冲浪的游客较之前也少了一半,但单纯来看海景的游客也有两三千人每天。

文创产业园的园林景致也已经移栽得七七八八了,每到夜晚景观灯亮起,这里便成了碧湾区市民茶余饭后最爱待的地方。

上千平方的中心广场有正在跳广场舞的老阿姨、老大叔,也有正在谈情说爱的小情侣,还有拖家带口出来消遣的一家几口。

中心处,行舟岛模型在夜里绽放着璀璨的星光,被它吸引而来的孩童围着它看,因隔着池子,他们也没法触碰,只好眼巴巴地看着。

卖气球和荧光棒的小贩见状,溜达过去,做贼般问:“我这个也会发光,叫妈妈给你们买一个怎么样?”

小孩的母亲面无表情地把孩子给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