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页

我们终于下到了洞底,底部很平,很宽广,一眼望不到头,先下来的人先架设各种设备,我们则按照分组在附近巡查,在这里面我们发现了一些散乱的骸骨,只是很不完整,没法确定是什么动物,但可以确定的应该是水生类的,因为残存的骨头比较松,呈现中空。

唐诗喘着粗气,嘴里偶尔骂着粗话,四姑娘偎在我身边,从这里有一个大洞,从定位上来看,应该是向北,这个洞很大,很宽,就算在现代,修建这么一个大形隧道仍然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我相信这个隧道是天然的,然后被人力所修改,我不知道,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但这个世界将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面目,是惊喜,恐惧还是一无所有。

在大约半个小时候,陈世安等人全部下来,他催促我们三队依次向前进,让我最配服的是,几名战士甚至把毛驴也运了下来,不知他们怎么办的,只能感叹人的力量无穷大。

我们继续前进,几十人的队伍走在宽阔的洞穴里,让人感觉到如此的渺小,我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进到水潭深处你会发现这里没有任何活着的生物,按说就处在最深暗的地下洞穴里,也应该有一些生物的,如鱼虾等。

生物学家通常将洞穴分为3个带:洞口带、中间带和黑暗带。洞口带又称微光带,是指从洞穴在地表的开口处到阳光无法到达的地方,这里的光、温度、气压等都受地表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而变化。

黑暗带是常年无光的地方,洞穴深处差不多可以说是“绝对黑暗”,照像底片即使放置一周也不会感光。这里的气温终年恒定,大气成分变化极小,相对湿度往往接近于饱和。中间带处于洞口带和黑暗带之间,此带长年黑暗,但温度有一定的变化。

黑暗、潮湿、令人感到可怕的洞穴也存在着生命的喧嚣、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形形色色的洞穴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和竞争。正是它们,构成了独特的洞穴生态系统。

象这么大的水体里,应该有一些洞穴生物存在,如洞穴鱼,洞穴虾等,这水退下去,怎么也该有一些没来及游走的留在这里,可这里干干静静,难道这水体里根本没有生物存活。

我们又行走了大约两公里左右,前面出现了三个分岔路口,每个路口都相同,能依稀看到有三座雕像,但仍然只是个大概的轮廓,看不清楚到底是谁,但可以确定的是人。

这里的雕像让我相信,陈世安等人的推断是正确的,这里曾经是一个庞大的神秘民族的藏身之地,但这里漫天的大水也让我相信,这个民族要么已经到了它处,要么已经早已经腐朽在这个山洞里。

第五十五章 死亡的气息

方法很简单,第一组走最左边的洞穴,第二组走中间的洞穴,我们组走最右边的洞穴,陈世安的组在一小时候跟进,他们自由选择,陈世安依然要求各组保持联系,每四个小时联系一次,紧急情况随时联系,但无论何种情况,也要在三十六个小时后开始返回水潭上面。

我们的行动速度逐渐加快,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宝贵的东西,我们要赶在下一次涨水之前回到水潭上边,我真的不知道他们的推论是不是真的正确,如果在此之前,水就开始上涨,以刚才退水的速度分析,我们决跑不过这些水。

到那时候,恐怕就连东海门三杰也难以活命吧,这毕竟离水潭顶部有一百多米,恐怕仅水压就超过普通人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