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页

食肉植物多半都生长在养分贫瘠的石缝、沼泽或浅水中,食肉是它们获取养分的重要方法;但是它们本身仍然可以通过根系吸收矿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分,如果它们不食肉,通常至多是生长不良,并非必死无疑,所以食肉植物并不需要进化出像食肉动物那样高超的捕食本领,只要能够对付昆虫这样的小动物就够了。实际上,它们的捕食本领也的确和食肉动物不能同日而语,最厉害的拉贾猪笼草(neenthes rajah)曾有捕食小型鼠类的报道,这已经是食肉植物的“最好成绩”了。

当然在普通人们之中,也流传着食人树的传说,最早是在十九世界未期和二十世纪初期的一些报纸上,报道了马达加斯加和菲律宾的棉兰老岛上,有类似章鱼的树,能捕食人类,最形象描述的是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莫柏。

莫柏树高八九米,长着很多长长的枝条,垂贴地面。有的象快断的电线,风吹摇晃,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他们,树上所有的枝会象魔爪似地向同一个方向伸过来,把人卷住,而且越缠越紧,使人脱不了身。树枝很快就会分泌出一种粘性很强的胶汁,能消化被捕获的“食物”,动物粘着了这种液体,就慢慢被“消化”掉,成为树的美餐。当莫柏的枝条吸完了养料,又展开飘动,再次布下天罗地网,准备捕捉下一个牺牲者。

但随后的科学考察表明,这些纯属当时的一些学者为提高自己的声望捕风捉影,做为娱乐大众的谈资还可,但做为专业学者去相信这些事就有些可笑了。

但在今天,我亲眼见到了食人树,它们白天象树一样生活,枝干可以砍下来燃烧,而到了夜晚,它们就变成了一种动物,可以吸食人的血肉汁液,怪不得白天在这里悠闲采食、活动的骆驼、沙鸡等在夜晚都不见了踪影,原来它们知道柳林的情况,并充分利用这里的自然条件,白天来觅食,晚上就远离这里。

我突然听到陈世安的声音:“大家小心。”我抬起头,无数个细细的柳树枝铺天盖地,卷向了我们面前的火堆,前面的一接触,立即被烧焦,发出一股毛发燃烧的糊臭味。但是更多的柳树枝又卷了过来,脚下的地又开始蠕动起来。

这些柳树枝,应该不能叫柳树枝,而是柳树触须,竟然集中力量攻击我们的一点,而且它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我们把手中的可燃物点着火扔了出去,那些柳树触须,沾上火就迅速枯萎,根本攻不进来,人群中发出笑声,有人把一个点着的破旧衣服用力地扔向密密麻麻地柳林,一股糊臭味弥漫过来,柳林中无数个枝条扑了过去,火很快地就熄灭了。

但人们的笑声并没有持续多久,无数个触须迅速缠绕在一起,越缠越粗,开始还是只有茶杯粗细,但很快就象海碗,再就象水桶一样。

不用人命令,枪声四起,打在汇集在一起的触须上,触须乱飞,不断的溅落,但更多的触须缠绕在一起,最少有四五个水桶粗的集合在一起,有的被我们的子弹打散,有的被扔出的手雷打散,但更多的触须在集合。

第三十八章 擒贼先擒王

我突然听到何笑的声音:“看,快看哪棵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在子弹和燃烧弹的光芒映射下,我清楚地看到,在我们不远处,一棵巨大的沙柳树正在移动。这棵沙柳树又高又大,仿佛有六七层楼这么高。

我曾经仔细观察过这片沙柳树林,由于沙漠中的风沙和土壤贫瘠,这里的沙柳树高大的并不多,就是我们周围这几棵,也不过二三层楼高,十米左右。而前面出现的那棵沙柳树最少有二十多米高,怎么会凭空出现这样一个大树。

就在我还没想明白的时候,一个又一个水桶般粗细的触须捆开始向我们围攻过来,陈世安大声嘶吼,一边指挥人们把易燃物扔到触须捆上,一方面指挥人们拼命地射击,把手雷扔出去。

每一次射击,每一次烈火炙烤,每一次手雷爆炸,那棵巨大的沙柳树都要抖动一下,只是我不知道,这只是风急吹动了沙柳树木,还是这棵巨大的沙柳树能感应到枪弹对同类造成的伤害。